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目的]为探索并掌握化州市水稻纹枯病流行规律,提高病害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化州市1986—2014年早稻纹枯病病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早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4—6月水稻生长季降水日数、相对湿度、降水量、降雨系数、温湿系数、温雨系数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气温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327,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预报符合率为95.9%.利用预测模型对2015—2018年化州市早稻纹枯病进行预测,平均试报符合率达95.0%,预测和试报效果均较理想.[结论]所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生产中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22.
在高温高湿的台风季节(6-10月),对211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耐湿性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的耐湿性差异较大,表现耐湿性较好,适应夏植的品种有56份,占供试品种的26.5%。其中属高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11份,占19.6%,属中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16份,28.6%,属低产耐湿类型的品种有29份,占51.8%;表现不耐湿,宜于秋植的品种有114份,供试品种的54%,该类品种夏植比秋植薯块减产10  相似文献   
123.
冬瓜施用不同类型配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类型配方肥对冬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不同配方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维生素C含量,干物率、可溶性糖含量有提高趋势,其中,以控释配方肥处理干物率、维生素C、可溶糖含量提高最显著,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23.1%、23.1%、16.1%.控释配方肥和缓释配方肥Ⅱ处理分别增产11.33%、5.31%,每667 m(2)分别增收467.17、361.42元,具有较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为合理筛选适宜种植模式,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手捡法和改进的Tullgren干漏斗法,测定休闲轮作(FRCs)、稻菜轮作(RVCs)、蔬菜连作(VCCs)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样点共获得各类土壤动物526只,经鉴定有3门9纲14目。与VCCs、FRCs处理相比,RVCs处理条件下引发了一些类群的发生与消长,造成了部分类群的缺失,形成了不同的优势类群。土壤动物数量0~15 cm土层均多于15~30 cm土层,分别较15~30 cm土层多出15.7%、86.6%和110.0%。RVCs处理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均为最大,且0~15 cm土层高于15~30 cm土层。土壤动物类群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表明,VCCs处理与FRCs处理类群的相似性系数较高,与RVCs处理类群的相似性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中有机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荆可以提高堆肥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增加有机质的降解率,对堆肥产品的pH、EC、GI和养分无显著影响,且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有机物质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有效容积100L的堆肥反应器研究了添加过磷酸钙(SSP)和磷酸一铵(MAP)两种磷肥对牛粪好氧堆肥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牛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1.0%SSP和0.25%MAP对堆肥温度、pH、电导率(EC)、水溶性碳(DOC)和水溶性无机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SSP和MAP均可加速堆肥升温,延长堆肥高温期,SSP和MAP处理高温期(≥50℃)较原料常规堆肥(CK)处理延长2d。SSP和MAP均呈酸性,可有效降低堆肥的pH值,减少氨的挥发,同时使堆料EC增高。添加SSP、MAP处理DOC利用率分别比原料常规堆肥(CK)高16.5%和4.9%。与原料常规堆肥(CK)相比,SSP和MAP均对牛粪高温堆肥的保氮起到一定效果,至堆肥结束,添加SSP、MAP处理的总氮含量比原料常规堆肥(CK)处理分别增加6.7%和17.3%,铵态氮含量比原料常规堆肥(CK)处理分别增加127.9和602.5mg/kg。从堆肥的总养分来看,加入SSP和MAP有利于增加堆肥的氮磷钾总养分,改善了堆肥品质,添加MAP效果要好于添加SSP。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控释BB肥在木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控释BB肥用量的增加,木薯株高、茎基部粗度显著增加,施氮量20kg处理的木薯产量分别较施氮量10、15kg处理增加33.8%和32.7%。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木薯株高、茎基部粗度有增加趋势,在低施肥量下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结薯数和产量也有增加趋势,但高施肥量下以一次施肥或二次施肥产量较高,三次施肥明显降低。因此,木薯应用控释BB肥时应适当增加肥料用量以获得显著增产效果,同时,施肥方法采用一次施肥或二次施肥均可。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开展坡岗地甘蔗和木薯肥效田间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缺素区与推荐施肥区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研究土壤有效磷、钾供应的丰缺临界指标,为高效施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南方坡岗地甘蔗产区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为15.1mg/kg,高产临界值为21.2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60.0%;土壤有效钾缺乏临界值为100.0mg/kg,高产临界值为122.0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2.5%。木薯产区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14.1mg/kg,高产临界值为22.6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7.9%;土壤有效钾缺乏临界值为96.1mg/kg,高产临界值为119.8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3.3%。  相似文献   
129.
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冠层信息在自动化管理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田间多变光照强度环境显著降低了水稻冠层图像分割和信息提取的精度。为降低光照强度的干扰,本文基于RGB、CIEL~*a~*b~*、HSV色彩空间和多色彩空间(包括RGB、CIEL~*a~*b~*和HSV色彩空间)构建水稻冠层图像的色彩特征组合,然后通过支持向量机(SVM)的线性核函数对水稻冠层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其分割方法分别定义为rgb-SVM、lab-SVM、hsv-SVM和Multi-SVM。同时,利用此方法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水稻冠层图像进行分割,并与常用的Ex GOtsu分割方法进行对比,比较不同方法的分割效果和光强稳健性。结果表明,rgb-SVM的分割效果优于Ex GOtsu方法,但对晴天条件下获取的水稻冠层图像的分割误差仍较大,光强稳健性低;lab-SVM和hsv-SVM分割方法的分割精确度较低,存在一定的欠分割现象;基于多色彩空间和支持向量机的Multi-SVM分割方法的分割效果最佳,该方法对不同光强下获取的水稻冠层图像的分割误差均控制在4.00%以内,具有较好的光强稳健性。因此,基于多色彩空间和支持向量机的Multi-SVM分割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地将水稻像元从水稻冠层图像中分割出来,且对田间多变光强条件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可为田间水稻生长发育监测和自动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0.
畜禽粪好氧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分别对鸡粪、猪粪和牛粪3种畜禽粪进行高温堆肥处理,畜禽粪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3种堆肥的氮养分主要以有机态氮存在,占50%以上,而钾养分主要以速效态存在,占90%以上;3种堆肥的重金属(铅、镉、铬、砷、汞)含量均符合我国生物有机肥标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畜禽粪堆肥的结球甘蓝和菜心产量比单施化肥的低,而3种畜禽粪堆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堆肥可显著提高结球甘蓝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可降低其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