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酸性硫酸盐土壤对柑桔枝生物炭改良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硫酸盐土壤(ASS)作为华南地区典型低产田,其改良利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柑桔枝生物炭(BC)用量对ASS的改良效果。试验设5 个处理,4 个重复。分别为NPK(氮、磷、钾肥);NPK+0.5%BC(生物炭与干土质量比);NPK+1%BC;NPK+2%BC;NPK+4%BC。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入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同时提高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土壤总氮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最多提高了15.1%,但其平均升幅降低。氨态氮从11.46 mg/kg 降至0.96 mg/kg,硝态氮从8.37 mg/kg 降至5.14 mg/kg。这在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可能导致作物生长高峰期供氮不足。产量的提高在4% BC出现了拐点,表明过量使用会造成减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持续增加,但真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表明适量添加柑桔枝生物炭,能够改良ASS并获得较好的环境和农学效益。  相似文献   
62.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压青分别配伍3种促腐剂石灰、碳铵、石灰氮在稻田土壤上的应用试验,探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可有效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调控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还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其中以绿肥压青+有机氮处理(T4)最佳。绿肥压青和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后茬水稻具有一定得增产作用。绿肥压青(T1)、绿肥压青+石灰处理(T2)、绿肥压青+碳铵处理(T3)、T4处理水稻产量较无绿肥压青(CK)处理分别增产22kg/667 m2、24.2 kg/667 m2、40.1 kg/667 m2、47.2kg/667 m2。  相似文献   
63.
木薯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营养规律与施肥研究进展,总结出木薯的养分吸收规律、养分丰缺指标,各种养分的生理、产量、品质效应,施肥效应以及最佳施肥比例,并提出我国在木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面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不同配方控释BB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氮素比例占12.5%的控释尿素与钾素比例占28.8%的控释钾肥配合的控释BB肥处理(CRBBF4),作基肥一次施入,水稻分蘖高峰期茎数最多,叶绿素含量最高,后期有效穗数最多,主要功能叶衰老速度居中,养分供应速度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在等养分投入的条件下其产量结果优于其他配比的控释BB肥处理,并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在怀集梁村平原应用一次性施肥技术的生长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怀集梁村平原不同水稻应用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技术的长势良好,产量中等偏上。而不同品种间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各有差异,其中天优998和天优116产量最高,在怀集梁村平原适宜用于"优质高产良种+缓释肥一次施肥技术"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建议重点推广应用。天优368、天优528及T优5537产量也较高,建议选择应用。培杂泰丰、泰丰优368、天优3618品种无效分蘖较多,后期结实率较低,产量较低。华优香占、泰丰优128虽然分蘖数足够,但灌浆期间籽粒灌浆度低,建议在施用缓释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间再增施少量的氮、钾肥。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污泥与蘑菇渣的比例分别为7:3、3:2和1:1对造纸污泥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造纸污泥的比例更有利于污泥升温。堆肥中温度变化和pH存在正相关性,适当降低污泥含量可以降低堆肥pH,低pH有利于氮素的保存,污泥与蘑菇渣的比例分别为7:3、3:2和1:1的处理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18%、11.00%和4.10%。造纸污泥经过好氧堆肥后,种子发芽指数显著增加,但造纸污泥的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DOC含量分别比初始时降低48.7%、46.4%和48.0%。通过好氧堆肥可增加污泥养分,提高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污泥含量过高堆肥产品养分低,造纸污泥与蘑菇渣含量为3: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坡岗地木薯以氮素投入最重要,随着氮素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株高、茎基部粗度以及产量增加显著;钾素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磷素。回归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含量分别为22.8、7.0和28.1kg时木薯产量最高,考虑经济效益和生产实际,建议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的用量为16~20、5~7和15~20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69.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势、工艺和前景,为油茶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 “休闲轮作模式”(FRCs) “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 RVCs 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 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 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 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