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素负盛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九华山,位于北纬30度,东经118度,在安徽省青阳县内。与黄山南北对峙,同敬亭东西绵亘,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势奇伟,九峰竟秀,林木苍郁,云海翻腾;清瀑流泉,终年不涸。唐代大诗人李白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今日之九华更加绚丽多姿,茶园绣绿,梯田堆金,盛产的绿茶珍品“九华毛峰”,以其形质兼优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2.
九华山位于北纬30度,东径118度,最高峰海拔1,342米。年均温16℃,年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30天,土质肥沃,盛产名茶“九华毛峰”。现介绍该山区的优异茶树品种资源——九华山群体种。九华山群体以椭圆叶类型为主,占83.4%,长叶型占12.4%,小叶栗潦种4.2%。树高1米以上,株幅1.2—1.9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端渐尖,多水平着生,叶质厚而软,标准  相似文献   
23.
祁门种     
祁门种是“祁红”茶的高级原料,是我国珍贵的茶树资源。“祁红”以椭圆类型为主,长叶型次之,以祁门的历口、闪里一带纯度高,树姿半开张,树高1.8米左右,株幅1.9米左右,叶黄绿色且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端渐光,上斜或水平着生,叶质厚而柔软,多黄绿,有茸毛,花白色,萼片深绿,柱头3裂,雌蕊高于雄蕊,种子圆或椭圆形,褐色有光泽。一般在4月中旬开采,发芽整齐,育芽力强。抗寒,适应性广,我国各茶区都宜种植。  相似文献   
24.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4,26(1):48-48
“祁红茶文化”是祁红茶在中外传播过程中随历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沉淀。其文化沉积蕴藏量之大,科技含量水平之高,在国内外知名度之盛,在产品文化中确为罕见。笔者曾参加“祁红茶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围绕“祁红茶文化”发掘与研究,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现整理成文,为今后进一步发掘、保存“祁红茶文化”,提供参考。1祁红茶文化之内容与发掘方式祁红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又不是单纯的文化,其与方方面面皆有相关。可归纳为“茶政、茶事、茶俗、茶道、茶学、茶工艺、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茶博物”等等发掘方式根据目的不同而有所…  相似文献   
25.
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人们用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茶树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试图以数量遗传规律来指导育种工作,解决育种中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茶树同其他经济植物那样,受到遗传规律的制约,不仅株型、茎叶的外表形态,而且生育期、抗逆性及芽叶的生理生化性状都受到遗传基因的作用。因此,研究茶树遗传  相似文献   
26.
“茶树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是茶叶研究中引人关注的新课题。科技人员迫切需要以数量遗传规律来指导育种和良种繁育。由于数量遗传学理论和方法起于现代,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后期,所以许多原理和方法还未得到普遍应用。为了在茶树育种及良种繁育中能广为应用数量遗传分析,笔者将数量遗传学中的遗传力估算原理和方法,结合茶树的一些特殊性,进行了适合性及如何试验分析方面的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笔者针对茶树无性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方差变量和遗传相关分析,以及树冠主要经济性状的芽叶年产量的遗传通径分析。通过分析,对于茶树无性系植株树冠的生产力结构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为茶树高产结构形成及植株理想型的选择提供了遗传通径依据。  相似文献   
28.
29.
早春低温晚霜对茶树早生种相关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茶树早生种的低温晚霜危害状进行调查并相关分析。主要结果为:茶树遭受早春低温晚霜危害虽以早生种严重,由于早生种越冬顶侧芽被害度与产量相关性存在差异,其被害率对春季和年度产量的相关影响,以侧芽影响大,高于总被害率的影响,相关值(r-0.55,-0.51)>(r-0.4,-0.48),虽遭受灾害打击最严重的是顶芽,但顶芽被害率对春季和年产量的相关影响很小(r-0.16,-0.23),尽管受灾害后,减少了采摘批次,也相对减少了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回复力强的早生种(如试验中凫早2号),至第二、三批采摘时,被害影响很快消除,使产量不至于减低。这就是茶树早生种抗低温晚霜的基本规律。本项从试验中调查并定量相关分析,在茶树早生种抗低温方面属首次研究结果,对于选育及生产上合理选用早生种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7,29(2):91-92
2茶研所时期的科研方向,成果实绩茶叶研究所时期(1949-2005年),共56a。科研取得获奖成果38项,与外协作获奖成果17项,未报奖成果58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