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提高名优茶品质,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于1996—2003年在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场系统开展了不同名优茶形状对茶叶品质、生化成分及茶叶贮藏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论述并提出了"名优茶品质的形态效应"新观点:名优茶品质不仅受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原料标准、栽培措施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还明显受到加工的名优茶外形的影响。即: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优茶品质间差异较大,其中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或毛峰形名优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和名优茶品质的形成。这在国内外首次把产品外形纳入茶叶品质的影响因素范畴,该观点的提出,对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生产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2.
天府28号新品系是从四川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我省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3.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究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对刺参生长环境及刺参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体组织中重金属Cu、As和Mn的含量在单养池塘和混养池塘变化趋势一致,且刺参体内Cu和As在混养池塘的含量要低于单养池塘。相比于单养模式,养殖池塘内悬浮颗粒物(TPM)和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含量在混养模式下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可显著改善刺参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状况。此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悬浮颗粒物内Cr、Mn、Hg的含量在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下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含量低于单养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混养池塘有机质含量比同期的单养池塘更高。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强热失量(LO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养模式下,表层沉积物的Cd、Zn、Pb、Mn等重金属水平均与LO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
遮荫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的内含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鼎大白茶园进行不同遮荫方式处理,并用冷冻干燥对鲜叶固样,分析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遮荫能使夏秋茶的多酚类、粗纤维含量减少,酚氨比下降;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含量增加。不同季节遮荫效果不一样,春季遮荫效果不明显,夏季效果最好,秋季次之;不同遮荫方式的遮荫效果也不一样,以黑色双层遮阳网遮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5.
茶叶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茶农增收和脱贫攻坚的优势特色产业,其地位十分重要。10年来,我省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制约精制川茶进一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仍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瓶颈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6.
白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独特的加工工艺形成了其香气清鲜、滋味鲜醇的品质特征。综述了近年来白茶品质化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与白茶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相关的化学因子,分析了鲜叶原料和萎凋、干燥、造形及其他创新工艺等对白茶化学品质的影响;最终指出利用精密仪器及先进技术精确定量表征与白茶品质色、香、味相关的各种化学因子,从化学官能团、分子状态等角度深入研究白茶品质化学的变化规律,揭示白茶化学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与机理是今后白茶品质化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季节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季节和3个不同地方茶树品种的鲜叶叶绿素和成茶叶绿素及组分的测定,分析了叶绿素及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原因。结果表明,茶树鲜叶中叶绿素随叶片逐渐成熟,其含量也逐渐增加,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不同季节鲜叶中叶绿素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程度差异显著,表现为在加工中夏季鲜叶中叶绿素破坏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真菌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培养,对比研究从生态茶园和非生态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叶面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将病原菌分为桔抗菌、共生菌和协生菌3类。两类茶园中这3类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非生态茶园中这3类菌分别为72.9%、5.1%和22.0%,而生态茶园中为72.5%、4.4%和22.1%。非生态茶园中弱拮抗作用的菌株为优势菌株,比生态茶园高9.8%,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的比例非生态茶园比生态茶园中低7.4%。两类茶园中对病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菌株构成也不相同,生态茶园中为6.8%,而非生态茶园中为5.9%。[结论1该研究为茶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以茶树品种三花1951制作白茶,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以及气味活度值(OAV),对比自然萎凋,系统研究发光二极管(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对白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蓝光、红光萎凋均可显著提高三...  相似文献   
30.
天府28号新品种是从四川群体种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天府28号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