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642篇
农学   412篇
基础科学   313篇
  289篇
综合类   2537篇
农作物   341篇
水产渔业   571篇
畜牧兽医   1534篇
园艺   458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河南省林草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等。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林草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思路和路径,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六区多点”的林草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期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良好的河南省林草产业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2.
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9,43(1):97-104
蓝色粮仓建设对保障食物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彰显国家权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突破产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科技和产业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构建蓝色粮仓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明确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蓝色粮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渔业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以及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聚焦重大需求、构建科技创新链,坚持原创驱动、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途径,即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谋划,陆海统筹布局,针对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五大产业类型需求,实施良种引领、空间拓展、技术升级、产业示范四大行动,建立智慧养殖、智能捕捞、绿色加工三大体系,满足优质蛋白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蓝色粮仓。  相似文献   
983.
<正>因益生菌能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养殖动物产量和免疫力而被水产养殖者广泛使用。根据功能不同,水产益生菌分为用于提高水生动物生长、免疫及饵料利用率的饲料补助剂和用于改善水质的水质改良剂。作为饲料补助剂的益生菌使用方式分两种:最普通的使用方式是将益生菌直接与饲料混合,如与饲料制成小球、碎屑、  相似文献   
984.
为了探究水电开发对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遏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趋势,2009-2015年5-7月对乌江下游干流漂流性鱼卵进行阶段性调查,初步分析银盘电站蓄水前后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12种,包括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中华金沙鳅(Jinsha sinensis)、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吻鮈(Rhinogobio typu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铜鱼(Coreius heterodon)、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漂流性鱼卵年资源量为1012.99万~18673.97万粒,鱼类产卵场自上而下分布有彭水、高谷、江口(杨家沱)、武隆(石鼻子)、土坎(桃子沟)、羊角6处。银盘电站蓄水后,乌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较蓄水前发生了显著变化。种类组成中,典型的流水生境繁殖类群减少,缓静水生境繁殖类群增加;产卵规模显著下降,以长鳍吻鮈、铜鱼、圆筒吻鮈、中华金沙鳅的减少尤为显著;产卵场减少并逐步往坝下压缩,数量由6处减少到3处,长度由35 km减少到18 km,位于银盘库区的彭水、高谷产卵场消失,江口产卵场规模显著减少。产漂流性卵鱼类的大规模产卵都在涨水时发生,不同种类产卵对水文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大坝建设引起的栖息地萎缩和水文情势改变是导致乌江下游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水库生态调度补偿措施,通过合理下泄生态流量,加大脉冲流量和流水江段长度来满足重要鱼类的繁殖和早期发育需求,并结合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基础监测和生态学研究等综合手段,强化乌江下游鱼类资源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85.
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运行、鱼类栖息地减少、洄游通道受阻、自然繁殖受到影响、早期资源量显著下降、种群生存面临危机的现状,为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其资源量的主要补救措施。利用船体网箱原位活水驯养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开展亲鱼驯养、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圆口铜鱼亲鱼在船体网箱活水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用于人工催产。2017年6月17~30日,采用二次注射法人工催产3批次,共产卵约12万粒,在水温20.5~21.9 ℃条件下,针距8~10 h,效应时间18~19 h,平均受精率69.3%,出苗约5万尾。圆口铜鱼卵径1.9~2.2 mm,卵膜径6.4~7.2 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水温20.5~22.5 ℃,溶氧7 mg/L以上条件下,历时48~62 h出膜。研究结果为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参考,为其规模化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86.
设置不施肥(A)、100%氮肥(B)、75%氮肥/25%花生饼肥(C)、50%氮肥/50%花生饼肥(D)、25%氮肥/75%花生饼肥(E)及100%花生饼肥(F),共6组处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探讨氮肥/花生饼肥不同配比处理对番茄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番茄的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A)相比,不同施肥处理的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分类组成的占比发生了改变;单一的氮肥和饼肥处理均导致番茄植株内生细菌优势细菌门的数量减少;与不施肥(A)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细菌中优势细菌属的组成和占比。B处理或F处理条件下,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脂菌属(Sphingobium)、泛菌属(Pantoe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优势菌属缺失,不仅不利于营造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健康,而且不利于植株抗性能力的提升;此外,单一的氮肥或饼肥处理,诱导了青枯菌属(Ralstonia)等病原细菌富集,并成为植株根系优势内生细菌属,不利于改良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提高番茄植株抗性;25%氮肥和75%饼肥处理是改良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以及提高番茄植株抗性的最佳施用配比。  相似文献   
987.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汉川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了湖北省汉川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和重点内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88.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幼龄、成年茶园锄草的时间、方法、技术等,提出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山地茶园锄草与覆盖、间作控草、放养动物控草、机械省力化锄草技术。  相似文献   
989.
橙瘿蚊自1987年在睢宁县首次发现以来,由于虫体小,繁殖快,世代多,扩散传播极为迅速,一直是重点防治的害虫。每年都有部分桑园受到危害,到中、晚秋蚕期,小蚕采不到适熟叶,大蚕期桑叶不足,叶质老化,严重田块,中、晚秋蚕无法饲养。严重年份如2003年因桑橙瘿蚊的危害造成秋季桑叶产量减产30%以上,而且影响到第二年春叶的生产,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桑橙瘿蚊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0.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羟基蛋氨酸(MHA)螯合物对雪峰乌骨鸡种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与繁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2周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雪峰乌骨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预试期2周,正式试验期8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 MHA-Zn (MZ组,以锌元素计)、25 mg/kg MHA-Mn (MM组,以锰元素计)、30 mg/kg MHA-Zn+25 mg/kg MHA-Mn (MZM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乌骨鸡的产蛋率和健雏率均显著升高(P<0.05),MZM组乌骨鸡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05),MZ组和MZM组乌骨鸡的死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M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黄体酮、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Z组(P<0.05)。MZM组乌骨鸡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M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