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农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沼液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特征(生育进程、株高动态、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P0.05),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Nbs)处理产量最高,为7.75 t·hm~(-2),比全施化肥(Ncf)处理增产18.14%;以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Nbs)处理与Ncf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100%Nb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以沼液替代200%化肥氮(200%Nbs)处理的小麦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施用沼液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籽粒的Cu和Zn含量,显著降低Cd和Cr含量(P0.05),对Pb和As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处理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当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50%以上,由于贪青晚熟,以及基部节间长度显著增长等原因可能导致倒伏、减产,施入大量沼液也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灌溉沼液替代化肥氮最佳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机理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并借鉴生物炭在水体及土壤环境中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提升途径,初步探讨了在修复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提升生物炭吸附性能的策略。就生物炭的制备过程而言,宜选择秸秆类、木质类作为制备源,这样可以降低二次污染风险;较高的制备温度有利于实现污染钝化效果的稳定性,较低的热解速率则可构造生物炭良好的孔隙结构,有助于污染修复效果的提升。就生物炭的改性策略而言,官能团修饰方法不仅可以增加修复效果的稳定性,还可实现对特定重金属污染的专性修复;磁性加载方法可实现土壤与重金属分离,有助于污染彻底修复,但亦须考虑过高过低载Fe量存在增加植物富集重金属的风险;酸改性技术存在活化土壤重金属的风险,但可选择磷酸类等具备多角度改性功能的酸类,以保证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3.
为保证草菇渣堆肥为主的水稻育秧基质配方筛选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变异系数法赋予秧苗指标权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田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有效地筛选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壮苗指数可单独作为简单功能组分筛选中机插秧苗长势的有效评价指标,而茎基宽因机插秧秧龄要求较短,其评价能力相对较弱;草菇渣堆肥、速效肥及锌肥的添加对秧苗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最佳配方仅包括60%(w/w)草菇渣堆肥和1‰(w/w)锌肥;速效肥的添加在育秧前期显著增加基质盐度(P0.05),后期由于水分淋洗,而无法有效供养;锌肥则兼具调酸和促根生长功能,而使得生根粉作用并不显著(P0.05);草菇渣堆肥保水能力和育秧水分的严格管理可能是导致保水剂并非配方组分的主要原因;此外,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的计算结果(NSE=0.943),证明基质筛选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相似文献   
25.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国内克氏原螯虾土池育苗及工厂化繁育研究的现状,通过实践阐述了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应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设施建设方案、水质控制、水草设置、专用饲料、时间配置、种虾驯养和亲虾选配、强化培育和集中抱卵、冬前孵化和幼虾培育、虾苗捕获等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6.
比较有机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效果和不同开口饵料对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孵化基质分别为土壤、牛粪有机肥、蘑菇菌渣,开口饵料分别为螺蛳、漂螺。试验结果显示,蘑菇菌渣+土壤组卵茧孵化率高达98.89%,显著高于土壤组和蘑菇菌渣组(P<0.05);幼蛭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土壤组、蘑菇菌渣组、有机肥组及有机肥+土壤组(P<0.05);混合组幼蛭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土壤组(P<0.05)。5种不同孵化基质孵化率依次为蘑菇菌渣+土壤>土壤>有机肥+土壤>有机肥>蘑菇菌渣。不同开口饵料的试验比较发现,漂螺组幼蛭成活率为72.50%,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螺蛳+漂螺组(P<0.05),漂螺组和螺蛳+漂螺组幼蛭体质量显著高于螺蛳组(P<0.05)。生长效果依次为漂螺组>螺蛳+漂螺组>螺蛳组。试验结果表明,蘑菇菌渣可以作为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基质;无厣结构的漂螺更适宜作宽体金线蛭幼蛭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27.
虾苗密度对稻虾共作模式下稻虾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模式下设置不同小龙虾虾苗投放密度(2、4、6、8尾·m~(-2)),研究不同虾苗投放密度对水稻、小龙虾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虾苗投放密度≤6尾·m~(-2)时,虾成活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虾苗投放密度增加能够改善水稻的部分农艺性状,但有降低水稻产量的趋势;稻虾共作模式下,肥料是氮、磷的主要来源,稻谷和秸秆是氮、磷主要输出途径。在该试验条件下,虾苗适宜投放密度为6尾·m~(-2)。虾和稻对系统中氮、磷的总利用率分别为34.37%~40.75%、22.59%~25.29%,相当部分的氮、磷未被利用,应适当减少化肥的投入,进一步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提高氮、磷利用率。  相似文献   
28.
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态经济学食物链和经济链的原理,提出了双链开发农业的新思路,倡导发展“双链型”生态农业的新理念,使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协调发展,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典型示范模式,并积极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夏季青菜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夏季青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夏冠"和"抗热605"两个青菜品种为试材,不同用量的4个品牌的有机肥为处理,在扬州市沙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研究了对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4种肥料对"夏冠"生长状况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壮禾">"勤绿">"金象">"贝莳特",每公顷施用375 kg"壮禾"生产成本最低且产量最高。4种肥料对"抗热605"生长状况的影响依次为"勤绿">"壮禾">"金象">"贝莳特"。"勤绿"按每公顷施用2 250 kg和"壮禾"按每公顷施用750 kg是较好的施肥方式。[结论]"壮禾"生态肥能够明显改善"夏冠"和"抗热605"夏季蔬菜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无不良气味和有害物质、利于环保和健康的专用花肥--胶囊型花卉生态肥,由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合作企业江都市壮禾化工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研制而成.科研人员利用豆饼、淀粉、葡萄糖等原料的生物发酵物与矿物质营养进行科学配伍,开展胶囊型花卉生态肥的研制并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该类花卉专用肥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