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1)淀粉分子修饰与防回生抗老化技术研究针对我国米面食品的回生行为以及回生程度对米面食品品质影响的瓶颈问题,研究淀粉组分结构、结晶与无定型的变化、淀粉回生与口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控因素对回生的影响。针对高水分低脂肪的方便米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加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国民经济“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世界稻米加工业发展趋势与我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惠源 《中国稻米》2004,10(1):9-11
本文概述了世界稻米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我国稻米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稻米加工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应对WTO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稻米加工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稻米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 ,每年总产量1.8~2亿t。我国的大米主要作为口粮消费 ,约占总消费量的84.6 % ,但作为口粮消费的大米附加值低 ,增值有限。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 ,人均大米直接消费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而作为饲料的稻谷数量增加较快 ,但所占稻谷的比重太小 ,起不到有效拉动内需的作用。谷物除了加工主产品大米外 ,还可将主产品及其副产品 ,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等进行再加工提炼 ,制成新的产品 ,实现物尽其用。产品包括多功能米淀粉、大米蛋白、米糠油、米糠健康食品、生…  相似文献   
15.
香米因具有独特的香气(也称特征香气)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其它副食晶一样,香气也是大米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在世界大米交易市场上,高质量的香米价格昂贵,供不应求,在国内米市场上,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尽管香米价格一涨再涨,但仍为紧缺的抢手货。 香米香气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期,1982年美国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生长激素(PST)脂质体在仔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了血浆中生长激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确定其释药模型为单室模型,求出了各项动力学参数,揭示PST脂质体的缓释效果显著,缓释时间长达7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我国稻米加工的现状长期以来,粮食加工行业有一句口号:“工厂不种田,也要增产粮”,有的工厂把工厂视为无形粮田。它的意思就是加工厂少损失,多出米,就等于农业上多增产粮食,这是千真万确的。在过去的体制下,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机体被人为地分割开来,产前、产中由农业系统管,产后由粮食系统管,相互很少沟通,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体制。过去粮食系统的国有加工厂,专门承担商品粮加工任务,很少顾及农民口粮的加工。据统计,1995年末我国粮食系统的国有粮食加工独立核算企业14672个,其中大米加工厂为6…  相似文献   
18.
猪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生长激素的基因表达、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猪生长激素的生产路线主要为:将猪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进行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获得纯品。猪生长激素产量低制约着其进一步应用。菌种构建、高密度培养及分离纯化等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惠源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41-3546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大国,米面加工能力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米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加工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工业化生产和加工装备水平提升。但在产业规模化、产业链建设、粮食资源高效利用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对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初加工产能相对过剩、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主食品工业化水平不高,主要成因为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展望了中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前景,要更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关键装备自主化率水平,加速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全谷物食品的研发与推广。未来10年,中国粮食加工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产品将更加丰富多元、质量更加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20.
PST脂质体在猪血浆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ST脂质体将应用于养猪业,并且注射于猪血液中,因而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很重要.脂质体在体液中大豆稳定性是发挥药物载体的作用的关键.血液中有多种破坏因素 [13];PST脂质体在进入血循环到达靶位之前,应该保持比较完整的形态才能在体内有效地降低副作用,更好地发挥疗效,因此在本研究中,对PST在猪血中的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