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2.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特点,食用价值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其经济价值、加工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鲜食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在我国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发展甜玉米生产对优化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特征,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玉米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耕层土壤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置掺混肥+尿素(NHF)、碳基肥+尿素(TJF)和控释肥(KSF)3个施肥措施,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HF相比,灌浆期TJ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67%、7.29%,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7%、7.77%、7.29%、6.2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3.29%、5.92%、7.97%、15.70%;KS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0.80%、10.86%,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12.30%、31.97%、21.0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5.81%、24.35%、12.76%、18.93%。与NHF相比,TJF、KSF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13.24%。本研究推荐,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生产适宜施肥模式为70 cm宽行+40 cm窄行大垄双行种植,配施控释肥600 kg/hm2。  相似文献   
34.
我国玉米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明确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结果的归纳与分析,得出自然环境、种植规模、机械化水平、播种质量、施肥水平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农艺结合是现阶段提升我国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其中,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保障;选育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合理密植、提高耕地质量和优化施肥方式是农机农艺结合的主要目标。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后玉米生产效率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不同垄向栽培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垄向栽培技术的处理,研究东西垄向和南北垄向2种垄向分布方式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时期东西垄向种植作物净光合速率高于南北垄向;生殖生长时期南北垄向种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东西垄;南北垄向种植作物产量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36.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 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深松的土壤耕层0~40 cm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0.4个百分点;土壤耕层15~25 cm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出21.7个百分点。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1 556 kg/hm2。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东北春玉米春季低温干旱和耕层蓄水能力差的问题,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平作平管、平作垄管和垄作垄管,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平均温度垄作垄管与平作垄管差异不大,高于平作平管1.26℃。平作可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损失,垄作管理方式则可有效增加深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耕作方式下,垄作垄管的产量比平作垄管和平作平管处理分别高3.8%和5.2%。  相似文献   
38.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及产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品种的筛选、机械化技术、耕作栽培技术、高效定量深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配套集成,在哈尔滨市第一积温带的3个地区、6个试验点,形成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2008年和2009年核心示范面积累计达31 hm2,辐射带动6 667 hm2.a-1玉米生产,共节本增效为3 893.1万元.a-1。  相似文献   
39.
为了明确黑土区玉米田合理的深松方式,探索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田深松改土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深松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地区粮食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起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