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以5年不施氮肥和施氮300 kg/hm^2耕层土壤为背景,在长期氮肥定位试验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玉米出苗期至成熟期,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范围分别为13.53~14.21 U/mL和11.80~15.67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范围分别为48.57~55.92 U/mL和50.69~59.34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蔗糖酶活性范围为36.90~51.85 U/mL和46.40~58.22 U/mL,在3个时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对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增加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0.39、18.45 ug/kg和126.43、145.39 mg/kg。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丝日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总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采收期的玉米须总黄酮含量的变幅大于多糖的变幅。以雌穗套袋方式延迟授粉能有效促进玉米须生长,但显著降低果穗结实率。‘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套袋6天的玉米须产量比自然授粉条件下的采收产量分别提高79.2%和65.5%,穗粒数分别下降了57.9%和88.2%;套袋12天玉米须产量分别提高107.6%和74.8%,穗粒数分别下降96.1%和96.0%;套袋3天果穗结实未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须生长量差异显著,玉米须产量变异范围界于0.443~1.003 g/穗之间,平均值为0.655 g/穗,变异系数24.78%。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5天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3.
以 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生产力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及不同供氮水平下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结果表明,吉单 27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父本四 144相同,施氮量在 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增加子粒产量呈递增趋势;施氮量超过 150 kg/hm2后,单株子粒产量对增施氮肥无响应。四单 19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母本 444相同,施氮与不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75、 150、 225和 300 kg/hm2 4个供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其父本 Mo17对施氮与不施氮及不同供氮水平的变化均没有响应。吉单 27和四单19两个品种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子粒产量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明显不同,吉单 27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四单19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