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是近年中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一年。北方春玉米区玉米螟持续严重为害,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斑病严重发生。总结了2012年玉米螟、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病虫源的逐年和逐代积累、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玉米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红提"葡萄是由美国加州农业大学育成的优质葡萄新品种,欧亚种,穗大(平均穗重1500-3000g,最大穗重可达4000g)、粒大(平均粒重12g,大者可达20g)、丰产,果肉硬脆、果肉鲜红、果味甘甜、品质佳.果粒圆形或卵圆形、果刷粗长、果粒着生牢固、不易脱落、耐贮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该品种晚熟,鸡西地区宜采用大棚栽培,栽后第二年就少量见果,第三年丰产,亩产1500-2000千克,每千克10元,亩效益15000-20000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为验证昆虫采样系统用于棉盲蝽田间虫量调查的效果,于2010年在江苏省大丰市蚕豆田和茼蒿田绿盲蝽1代和2代4龄、5龄若虫发生盛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吸虫器抽吸虫量高于或等同于常规拍打法,且可获得各虫龄或虫态,但对5龄以下若虫虫体有损伤。因此,建议吸虫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在3龄若虫高峰后进行;取样单位蚕豆田每点抽吸1m2、茼蒿田每点抽吸0.25m2,尽量抽吸植株的中上部(嫩头或花);缩短抽吸时间,以减少长时间操作、机器振动对虫体的损伤。同时对设备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4.
据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方省(自治区)植保站监测,原为次要害虫的双斑长跗莹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称双圈莹叶甲、双斑莹叶甲近年在玉米、大豆、棉花及一些蔬菜等多种作物上为害程度明显上升.具为害作物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和虫口密度高等特点,对农作物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25.
为选择适用于新疆棉区盲蝽的诱测灯具,准确掌握棉田盲蝽种群发生动态,于2015、2016年选择3#灯(418nm)、7#灯(506 nm)、11#灯(572 nm)和黑光灯,在新疆沙湾、库车、麦盖提3个站点进行了诱测试验。4种灯具在沙湾和库车诱到了牧草盲蝽、苜蓿盲蝽,在麦盖提诱到牧草盲蝽;沙湾牧草盲蝽占比为37%~50%,库车牧草盲蝽占比为94%~97%。观测期内诱测盲蝽合计数量,11#灯高于黑光灯,3#灯接近,7#灯低于黑光灯;合计峰值,3#灯、11#灯效果与黑光灯接近,7#灯稍低。诱测棉铃虫和玉米螟数量,3#灯、11#灯与黑光灯接近,7#灯仅为黑光灯的1/2;诱测草蛉数量,11#灯、3#灯高于或接近黑光灯,7#灯稍低;3#灯、7#灯、11#灯对3种地老虎诱测效果明显不如黑光灯。因此,4种灯具都可作为新疆盲蝽监测和防治的应用工具,诱测盲蝽应首选11#灯,其次是3#灯、普通黑光灯;作为棉花害虫诱测的通用工具,应首选诱测谱更广的普通黑光灯。  相似文献   
26.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植保站对小麦条锈病的系统调查结果,结合调查统计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新疆小麦条锈病的年度发生变化趋势,明确了近年来的主要发生区域.初步阐述了该病在新疆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和春季流行的独立周年循环规律,首次提出新疆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5种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认为,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是导致该病近年来严重流行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摸清该病在新疆的流行规律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越南的水稻病毒病发生和防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等病毒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多省(自治区)发生,对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受农业部委派,2010年4月19~25日赴越南开展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合作项目工作,了解到近两年越南以此病害为主的病毒病在水稻上发生严重,发生区域扩大、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8.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86-90
玉米大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地区大流行,本文归纳了玉米大斑病全国发生概况、区域分布和各地病情。总结了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间和地区间发病程度差异大等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主栽品种不抗病、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对策建议,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大斑病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害防治、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9.
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发生后,迅速扩散,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并制定防控策略,本文对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9月8日全省18个市县草地贪夜蛾幼虫田间发生密度和面积以及成虫灯诱和性诱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主要为害的作物为玉米、莪术、高粱和甜高粱,以玉米为主。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季节在玉米田发生密度大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幼虫周发生面积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根据性诱和灯诱的诱蛾高峰,初步判断在2月份有草地贪夜蛾成虫从泰国、老挝和越南迁入海南。4月中旬后蛾量迅速下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预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4月中旬后迁出海南。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制定出了以冬春西南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的分时、分区、分重点的监测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0.
步甲夜间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垂直监测雷达可以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鞘翅目昆虫步甲是否具有迁飞性,并探讨步甲的迁飞活动规律。【方法】设置雷达观测点,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长期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低空气流和大区环流分析,探讨鞘翅目昆虫步甲迁飞的事实。【结果】2005和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步甲季节内活动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高空和地面诱虫灯季节内诱集有明显突增突减现象;高峰期内雷达回波点高度可达600 m,主要集中在450 m以下;夜间活动大多在20:00~22:00之间,个别夜晚雷达回波持续到04:00左右,探照灯内步甲数量的变化与雷达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系留气球携带的捕虫网在200 m的空中成功捕到步甲成虫。【结论】步甲属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定的迁飞性,为研究鞘翅目昆虫的迁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