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全国主要棉区棉铃虫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进行全国棉铃虫预报工作的实践,阐述了搞好棉铃虫预报应重视的几个具普遍意义的问题,即使用总虫量和把握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做好预报的重要性;提出各地应科学制定棉铃虫发生程度是搞好预报的基础,指出搞好数据库建设是提高测报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害虫,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周期性大发生。其中第3个周期发生于1995年-2010年,2010年后我国草地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2013年,连续4年发生为害面积下降到2008年的5%左右。然而,2018年草地螟在内蒙古兴安盟监测站出现短期迁入虫源高峰,2019年越冬虫源数量有增长趋势。根据草地螟周期性发生规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以及田间种群动态监测结果,结合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结构调整以及境外虫源的迁入等因素,综合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草地螟第4个发生周期或将来临。  相似文献   
63.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它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起着侦察预测虫情,提供防治决策依据的作用。但预报信息只有提高了覆盖面和进村入户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010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组织做好重大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应用电视—手机—网络三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新模式,显著提高了预报信息的进村入户率。  相似文献   
64.
根据2012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国家气候中心冬、春季全国气候预测、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做出了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与2012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65.
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娟  姜玉英  刘杰 《植物保护》2013,39(2):117-121
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指出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难以掌握迁飞路径,监测范围大、重点多,系统调查时间长、频度高、专业性强,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等难点问题,这正是导致部分地区失查失治的客观原因.提出开展跨体系多部门协同科研攻关、制定全国评价标准、继承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健全基层监测网络和提高测报专业技能等建议,对进一步做好黏虫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明确草地贪夜蛾的寄主偏好性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其田间种群发生动态,指导农业防控。本文分别以玉米、小麦及其田间常见的禾本科杂草为测试对象,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幼虫对嗜食寄主及禾本科杂草的选择性和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玉米上日均产卵量为(315.59±49.87)粒,占在所有供试植物上总产卵数量的71.17%,显著高于其在玉米田禾本科杂草上的日均产卵量,其在玉米田不同种类杂草上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小麦上的日均产卵量为(243.40±18.24)粒,占所有供试植物上总产卵数量的46.98%,且显著高于在麦田禾本科杂草上的产卵量。1~2龄幼虫对玉米和马唐的取食选择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玉米田其他杂草;1~3龄幼虫对小麦和节节麦的取食选择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麦田其他杂草;对供试杂草的取食选择率随龄期增高逐渐降低,对玉米和小麦的选择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在玉米及玉米田禾本科杂草上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最低为95.89%;在小麦及麦田禾本科杂草上,以雀麦上的成活率最低,为85.22%,显著低于小麦和其他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67.
我国草地贪夜蛾冬繁区和越冬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9年12月-2020年3月初调查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云南、广东、海南、四川、广西、福建、贵州7省(区)的47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发生,玉米是其冬季主要寄主作物,局部地区可见为害小麦和甘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在幼虫冬繁区以外地区诱到成虫。浙江、湖南、江西、重庆等4省(市)的16个市27个县(市、区)在30个点查到活虫(蛹)。验证了我国草地贪夜蛾冬繁区即周年繁殖区位于28°N以南,即1月份平均温度10℃等温线以南区域;越冬区在28°N-31°N之间,即1月份平均温度6℃等温线到10℃等温线之间。  相似文献   
68.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更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稳步前进,使得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走进千家万户。拖拉机是比较常见的农业机械之一,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短缺等突出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因此,购买后,拖拉机的养护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农用拖拉机底盘的维护保养,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拖拉机的底盘养护要点。  相似文献   
69.
姜玉英 《世界农业》1999,(12):35-36
南美洲是世界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农村人口比例从阿根廷的14%到巴拉圭的53%,农业收入从巴西的9%到巴拉圭超过27%。南美大陆上栽培了相当多的作物种类,南美人培育了一些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今天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如马铃薯、番茄、木薯、花生和菠萝。他们也从世界各地引进了一些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如咖啡、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柑橘类等,南美各国具有相似的生产模式。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即IPM)在南美洲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