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87-1是鸡西农业生物工作研究所育成的苹果新品种.1987年以东光为母本,翠秋为父本杂交,获得种子387粒.1988年4月24日播种,获得实生苗306株,经两年露地越冬选择抗寒单株.1990年5月15日,用皮下枝接法,高接在山定子大树上,1995年开花结果,同年布点中试.经过多年观察,选育出87-1.其抗寒性超过双亲,品质酸甜可口,果色鲜艳.  相似文献   
72.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总结前期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发生省份调查经验,提出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调查、幼虫系统调查、发生为害普查、越冬虫源调查办法和预报技术。同时,提出了如虫态调查、发生世代和生物学特性等有待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3.
小麦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于2010年建设完成并投入应用。该系统基于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突出体现了测报机构分级管理、测报需求分层满足、配合行政要求与业务需要等建设原则。系统以专业性网络化填报表格为数据支撑,以贯通全国的病虫监测站点为网络基点,实现了数据填报、数据查询、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的有机统一,重点开发了GIS空间分析展示功能,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各级测报部门数据处理和预报服务的需要。在充分应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该系统将向着增强数据储备、扩展采集终端、集成预测模型、实现专家诊断的方向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4.
红肉李果实中花青苷积累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和积累规律。[方法]以红肉李果实为研究对象,对果实中花青苷积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红肉李果实发育后期花青苷大量积累,采收时含量最高;叶绿素降解完成时花青苷开始不断合成;可溶性糖只在一定范围内限制花青苷的积累,当其含量超过一定阈值,则不再是花青苷积累的限制因素;当酸降解完成时,花青苷开始不断积累,采收前酸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共同增长。[结论]该研究为果实色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种群对5种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原分布于美洲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玉米害虫。在当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是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主要手段。该虫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为明确入侵我国云南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水平,本文通过饲料表面涂抹法测定了瑞丽草地贪夜蛾幼虫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以及Vip3A等5种Bt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几种常用Bt蛋白对瑞丽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顺序为Vip3ACry1AbCry1FCry2AbCry1Ac,对草地贪夜蛾抑制生长发育的顺序为Cry1AbCry1FVip3ACry1AcCry2Ab。此外,与美国相对敏感种群比较,云南瑞丽草地贪夜蛾种群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和Vip3A的敏感性指标在0.28~3.76之间,表明该入侵种群对此5种Bt蛋白均未产生抗性。此研究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作为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8.
中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原产于美洲的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在美洲,该虫的寄主类型、迁飞行为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因群体分化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2个分子标记对中国13省(市、自治区)131个县市的318份样品进行群体遗传特征比较,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96%以上为水稻型,玉米型比例不到4%,且中国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有很高的一致性,而基于核基因组Tpi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单倍型特点均表现为玉米型。分析认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很可能来自一个水稻型母本和玉米型父本杂交群体的后代,在长期的演化扩散过程中,玉米型的核基因组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玉米型。厘清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具体的遗传特征属性,对于风险评估、精准监测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棉花盲蝽的发生趋势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于Bt棉花种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毒农药禁用和气候条件变化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盲蝽在我国棉花种植地区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将呈进一步严重趋势,并对枣、樱桃和葡萄等多种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文针对其发生趋势与成灾规律,提出了当前我国棉花盲蝽的预警测报与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0.
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30年发展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蓬勃发展,不仅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测报网络,而且制定了测报办法,改进了信息传递手段,研究提出了测报技术。在回顾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