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构建四倍体杂交冰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深入开展冰草产量、抗性等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以四倍体杂种F2分离群体的347个单株及亲本蒙古冰草和航道冰草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map 4.0软件进行了遗传作图研究。试验从25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适宜引物30对,PCR扩增得到224个SSR标记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标记位点185个,占82.6%。偏分离分析显示,在185个SSR多态性标记位点中有24个标记产生偏分离,占13.0%,符合植物遗传作图时通常偏分离标记比率<30%的要求,可用于遗传作图。构建了1张四倍体杂交冰草的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谱,该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185个标记,其长度范围在123.0~202.6 cM之间,连锁群LG4最长、LG12最短,各连锁群的平均长度167.32 cM,覆盖基因组总长度2342.5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12.66 cM。  相似文献   
103.
崔阔澍  于肖夏  于卓  姜超  石悦 《草业学报》2016,25(5):116-124
为确定彩色马铃薯薯块花青素含量、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3个重要性状的QTL位点,以四倍体彩色马铃薯‘黑美人’בMIN-021’杂种F1代分离群体的210个单株无性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这3个重要性状进行两年一点的观测试验,以及亲本间和杂种株系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用TetraploidMap软件在已构建出的2张双亲的高密度彩色马铃薯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上分别定位其QTL。结果显示,这3个性状在亲本间和杂种株系间差异显著,且F1群体单株株系间各性状观测值均呈正态分布,适合QTL分析。在母本‘黑美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检测到13个QTL,其中控制花青素含量的有5个、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各有4个,遗传贡献率变幅为7.98%~19.62%。在父本‘MIN-021’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检测到11个QTL,其中花青素含量和单株产量各有4个、商品薯率有3个,遗传贡献率范围在8.70%~21.62%之间。  相似文献   
104.
王丹  于肖夏  于卓  姜超  石悦 《草业学报》2016,25(9):117-124
为明确从‘1867’ב陇薯7号’、‘MB09’ב陇薯7号’和‘MB09’ב陇薯6号’3个马铃薯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17个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差异程度,用4个亲本材料作对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用筛选出的10对AFLP适宜引物进行PCR扩增共得到32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7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87.29%。试验建立了各杂种优良株系的AFLP指纹图。21份马铃薯材料间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561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623,Shannon指数为0.5407。各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5281,以GD值0.51为基准,21份材料分为4类:‘1867’、A-10、A-12、A-21和A-29为一类;‘陇薯6号’、‘陇薯7号’、A-14、A-23、A-26、B-13和B-14为一类;‘MB09’、B-1、B-2、B-7、B-15、B-20和C-22为一类;C-2和C-21为一类。该研究可为马铃薯杂交亲本的选择利用和杂种优良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4种不同前茬耕地上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胡麻合理接茬复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使胡麻不同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生理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与不倒茬(T0)相比,4种前茬作物对胡麻不同生长期干物质量积累都有增加作用,其中豆茬(T3)处理胡麻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荞麦茬(T2)、谷茬(T1)对胡麻工艺长度和株高影响较大,豆茬(T3)、荞麦茬(T2)对单株有效蒴果数和千粒重影响大于其他几种茬口。与T0相比,4种茬口使胡麻子粒中硬脂酸含量都有所提高,对胡麻含油率、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品质性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与T0相比,豆茬是最优前茬,荞麦茬、谷茬次之,薯茬最差。  相似文献   
106.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位于渤海湾南岸,是传统农业大区、中国冬枣之乡.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批复沾化区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区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规范、提升、整县推进"思路,加强培育指导,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增强了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寻求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并有效提高烤烟产量的技术措施,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设计不同调控处理,并观测试验前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烤烟干物质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均促进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其中秸秆+EM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5.88%、18.38%和13.81%;秸秆覆盖处理与秸秆+EM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而EM处理变化并不明显;单株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最终产量均以秸秆+EM处理最高,分别达到371.79 g和2663.4 kg/hm2。总体来看,秸秆+EM处理可作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最优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表现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随温度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其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干扰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本研究以固原黄牛的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利用表型鉴定和标志基因表达谱2种方法鉴定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分化潜能。筛选并包装牛FOXO1干扰慢病毒,利用EdU染色、流式细胞术、油红O染色和qPCR方法探究干扰FOXO1对牛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成功分离了牛前体脂肪细胞,且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分化潜能。2)EdU染色结果表示,侵染Lv-FOXO1极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的增殖率(P<0.01)。3)流式周期结果显示,干扰FOXO1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S期阳性细胞的比例,促进了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了牛脂肪细胞增殖。4)干扰FOXO1后,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CDK2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5)干扰FOXO1后牛前体脂肪细胞脂滴生成明显减少,且成脂标志基因PPARG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CEBPBLPL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综上,干扰FOXO1可通过上调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CDK2的表达促进牛脂肪细胞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牛脂肪细胞增殖,且其可通过降低成脂标志基因PPARGCEBPBLPL的表达减少牛脂肪细胞脂滴形成,进而影响脂肪沉积。本研究可为中国地方黄牛的肉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克隆牛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O1,FoxO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探究其在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利用PCR扩增牛FoxO1基因CDS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牛FoxO1的理化特性和功能,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牛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FoxO1和脂肪标志基因PPARγ、C/EBPα、C/EBPβ、FABP4和LPL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牛FoxO1基因的CDS区全长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式为C3016H4711N871O979S35,理论等电点为6.38。预测发现,FoxO1与脂肪生长发育调控蛋白AKT1、AKT2、AKT3、SIRT1、PRKACA、CDK2和MAPK8等之间存在紧密互作关系。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牛FoxO1进化保守,与亲缘关系较近的绵羊和山羊物种同源性最高。检测牛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基因的时序表达,结果显示,与分化第0天相比,牛FoxO1基因在第6天表达量达到峰值(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