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乙烯利诱使澳洲坚果落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澳洲坚果产业中存在的采收难、采收成本高的问题,进行澳洲坚果高效采收研究.以澳洲坚果推广种植品种"A16"为试验材料,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诱使其落果.进行了筛选pH值和筛选乙烯利适宜质量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调节pH值为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落果率显著高于未调pH值的乙烯利溶液的落果率;喷施低质量浓度乙烯利混合溶液对果实脱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脱落效果达不到高效采收要求;喷施质量浓度为1.6g/L,pH=7.0的乙烯利混合溶液2周后落果率达93.77%,满足高效采收的要求.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澳洲坚果主栽品种"A16"的落果率,且不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明乙烯利对澳洲坚果落果的影响,解决澳洲坚果的采收难题,以主栽品种‘O.C’为材料,进行激素促脱高效采收技术研究。【方法】果实采收期对澳洲坚果树体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诱使其落果,对落果情况、最佳喷施时期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树体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进行了跟踪观测调查分析。开展了2个批次的试验,第1批次试验设置3个乙烯利浓度梯度,分别为0.4、0.65、0.9 g/L,分3个日期进行喷施(7月25日、8月1日、8月7日)。第2批次试验设置4个乙烯利浓度梯度,分别为1.4、1.6、1.8、2.0 g/L。【结果】第1批次试验中,不同浓度相同日期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落果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0.9 g/L的落果率最高为65%,而对照仅为8%。第2批次试验中,浓度为1.8 g/L时的落果率最高,达97%,对照的落果率仅为7%。【结论】对澳洲坚果主栽品种‘O.C’喷施乙烯利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落果率,且不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适宜的乙烯利浓度为1.4~2.0 g/L,最佳喷施时期是果实过自然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形态学观测的方法,对124份芒果栽培种质的花序长等11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4份芒果种质中,绝大多数种质的花序着生位置是顶生花序和腋生花序共存,花序分枝级数以3级为主,花序形状大多是圆锥形,花序大多具短茸毛,花梗颜色以绿带红为主,花瓣颜色多为淡黄,花药颜色多为紫红,绝大多数芒果种质的花盘肿胀、浅裂,比子房宽大,芒果花序长度多为32~34 cm,花序宽度大多为25~27 cm,花直径大多为6.9~7.1 mm;变异分析发现,芒果花序长度和花序宽度的变异幅度相近,且大于芒果花直径的变异幅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茸毛分别与花序形状和花序宽度呈显著相关,花序宽度和花序形状呈极显著相关,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花梗颜色三者呈极显著相关。研究显示,云南芒果种质资源的花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部分性状间存在遗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澳洲坚果多倍体的化学诱导及流式细胞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萌动种子和幼嫩顶芽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1%~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48、72(种子)或96 h(顶芽),对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顶芽存活率等进行观测,并对有形态性状变异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速率减慢,发芽率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且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大多数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出现了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第一对真叶显著变小或畸形甚至缺失、茎干明显增粗、叶尖出现分叉或卷曲、根系变为须根系等性状,部分幼苗叶片显著增大或分枝显著增多。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均可导致澳洲坚果嫁接苗顶芽存活率的降低,但大多顶芽并未出现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中出现了多倍体,但均为2C+4C或2C+4C+8C的嵌合体,且多倍体诱变率在5%以下;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嫁接苗顶芽并未检测到倍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6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持续干旱胁迫下测定其9项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澳7号’、‘云澳24号’、‘云澳36号’、‘云澳32号’、‘云澳17’号为高度抗旱品种,‘云澳29号’、‘云澳2号’、‘云澳19号’为抗旱性弱的品种,其余品种为中度抗旱。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36个品种的抗旱性与9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36个澳洲坚果品种重要的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给澳洲坚果的授粉品种搭配提供依据,选用4个澳洲坚果品种(‘HAES816’、‘HAES294’、‘HAES863’、‘HAES918’)的花粉给‘O.C’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坐果率、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对‘O.C’授粉,在坐果率、果顶乳头状突起、果柄长度和粗度、壳果横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及果仁中氨基酸组成、天门冬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壳果纵径、单个果仁质量、一级果仁率、除天门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除油酸和亚油酸外的脂肪酸含量、粗脂肪、水分、粗蛋白、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坐果率和反映果实品质的出仁率、油酸及总糖含量等重要果实性状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可在澳洲坚果园品种搭配和果实品质提升的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澳洲坚果开花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基地观察澳洲坚果花的生长动态及访花者的访花规律;琼脂法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的萌发率;联苯氨-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柱头与花药之间的距离为(5.1±1)mm,开花后花粉堆积在柱头上;5个品种中D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6%;开花前1天与开花第1天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最长,平均分别为63%和64.1μm;澳洲坚果的柱头可授期可达10d,最佳可授期是开花前1天和开花第1、2天。澳洲坚果访花昆虫在访花期有2个活动高峰期,即11:00~12:00和15:00~17:00,开放当天的花序和盛花期树上的访花者最多。访花者以膜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澳洲坚果基因组C值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建立澳洲坚果基因组C值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采用改良的OTTO细胞核提取液配方和PI荧光染料,以‘O.C’嫩叶为材料,以基因组DNA含量已知的Pisum sativum L. Ctirad和Zea mays L. CE-777为对照,运用流式细胞术对澳洲坚果基因组C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澳洲坚果‘O.C’二倍体基因组DNA总量为1.91488599 pg,其C值为0.957443 pg;按1 pg DNA=0.978×109 bp来计算,‘O.C’基因组大小为1.872758×109 bp;采用2种不同对照材料作为内标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运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澳洲坚果基因组C值测定准确可靠,可为其他物种基因组C值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澳洲坚果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不同品种澳洲坚果叶面积测定的最佳方法,找出系数回归法测量澳洲坚果叶面积的最佳参数,对3种叶面积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对不同叶片参数与叶面积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经方格法、画纸称重法、图像处理法测定的叶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说明3种方法均可作为澳洲坚果叶面积测定的可靠方法;不同品种的各叶片参数与叶面积间的回归系数并不相同,在利用系数回归法测量澳洲坚果叶面积时,叶长宽积是最能反映实际叶面积的叶片参数。本研究可为澳洲坚果的生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澳洲坚果人工杂交子代苗木生长量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澳洲坚果植株生长量性状的传递遗传规律,以澳洲坚果10个无性系品种为材料,正反交设计,共90个杂交组合,获得90个全同胞家系苗木。并对种子横径、苗木株高、地径及冠幅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母本间种子横径达显著差异(P<0.05),同一母本所对应9个父本的组合间种子横径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说明种子的大小不仅仅决定于母本,而且也受父本的影响。对苗木株高、地径和冠幅的分析表明,全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母本半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而父本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苗木生长量受父母本的基因共同决定,但母本影响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大,父本影响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