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64篇
  56篇
综合类   680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甘薯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年种植面积 80万hm2 。由于甘薯病毒病的侵染 ,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每年造成近 2 0亿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 ,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 ,而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了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 ,确保其增产效果 ,广大农业工作者 ,农民群众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1 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甘薯经过组织培养脱毒后 ,与未脱毒甘薯相比 ,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1 脱毒薯萌芽性好 ,出苗早 ,产苗量多 ,质量高。试验表明 ,脱毒徐薯 18比对照出苗期提早 1~ 3d ,产苗…  相似文献   
862.
我国应重视进出口花卉病毒病的检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63.
为了研究母牛高效繁育技术对平凉红牛母牛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从母牛产后第8天开始,试验组母子分离、定时哺乳、早期断奶,对照组随母哺乳、自然断奶。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主要在60 d内第一次发情,发情率76.7%,对照组母牛主要在90 d后第一次发情,发情率60%;试验组母牛90d内受胎率86.7%、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89.7%,分别比对照组高53.3%、6.4%。存栏能繁母牛120头的适度规模场,通过母牛一年一胎繁育技术措施每年可新增纯收益12.8万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864.
对世博会来自德国的鼠尾草进行了目检、酶联实验、电镜观察及生物接种实验.初步确证鼠尾草携带番茄环斑病毒(ToRSV),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  相似文献   
865.
'99世博会植物病毒种类的调查与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EM和生物侵染实验,对世博会监管的植物样品进行了病毒种类的调查与鉴定。初步弄清了世博会植物病毒种类和分布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66.
几种蚜虫对吡虫啉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杀虫剂 ,对天敌较安全[1 ] ,与常用杀虫剂无交互抗性[2 ] ,特别适用于防治刺吸类口器的害虫如绣线菊蚜 ( Aphis spiraeccla)、麦长管蚜 ( Macrosiphumavenae)、棉蚜 ( Aphis gossypii)等 [1 ,3,4] ,但近年来吡虫啉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 ,可能是已有抗性产生。国外已对粉虱 ( Bemisia argentifolii)、马铃薯甲虫 ( Leptinotarsadecemlineata)等害虫对吡虫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和风险预测工作 [5~ 8] ,但有关蚜虫对吡虫啉抗性的报道很少。作者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麦长管蚜和绣线菊蚜对吡虫啉的敏感…  相似文献   
867.
于春栽脱毒甘薯生长中期喷施0.170~0.341mmol/l的多效唑,可抑制脱毒甘薯茎蔓伸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出干率,增产幅度为14.2%~19.0%。  相似文献   
868.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啤酒大麦相关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新疆大麦种植区最优施氮量,为大麦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用量下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对大麦出苗期的影响不大,抽穗期与成熟期、生育期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推迟,各处理差异显著。基本苗数各品种均在225 kg/hm2水平下表现最好。株高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穗长、主穗粒数、千粒重均在225 kg/hm2处理下最优。各处理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300 kg/hm2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最高,产量在225 kg/hm2最优。【结论】新疆啤酒大麦的氮肥用量应控制在225 kg/hm2左右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69.
为研究塑料薄膜覆盖日光温室夜间的保温原理,运用自然对流边界层理论对日光温室夜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试验温室地面以上0. 10 m内、薄膜内侧0. 10 m内温差积分占垂直方向上总温差积分的比例分别为45. 55%、34. 54%;地面以上0. 10 m处与薄膜内侧0. 10 m处之间的距离为4. 98 m,其温差积分占总温差积分的比例为19. 91%。②试验温室地面和薄膜内侧存在速度边界层,夜间速度边界层瑞利数(Ra)为1. 66×1010~3. 50×1010,为湍流边界层。③日光温室除去受到覆盖物的保温因素外,内部空气自然对流也产生层流底层,增大了传热热阻,从而实现保温作用。④多膜覆盖、双层膜、内保温等栽培设施将空气分割成不同的空间,空气在不同的空间内分别进行自然对流,在增加的膜的两侧分别产生层流底层,保温效果优于单层膜保温效果,但保温效果的增幅随膜层数增加而降低。⑤试验期间温室地面、薄膜内侧湍流边界层厚度范围为0. 13~0. 14 m、层流底层厚度范围为5. 01×10-3~5. 90×10-3m,薄膜内侧层流底层对温室的保温作用为0. 70~1. 49℃。  相似文献   
870.
江淮地区是我国大豆重要产区,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发掘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耐旱新材料十分必要。选用210份江淮大豆育成新品种(系)及其部分亲本为材料,于2015和2016两年进行旱棚盆栽试验,以地上部干重、株高、主根长和根干重4个性状的耐旱系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对其苗期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下4个性状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株高和主根长平均分别减小54%、42%、39%和15%;方差分析显示各性状在水分处理间和材料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株高和根干重性状上基因型、水分处理和年份三因子间一级互作和二级互作效应均为极显著。地上部干重与株高、根干重间以及主根长与根干重间的耐旱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反映指标间有内在联系;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3.61%,能较好地替代原有4个信息部分重叠的性状;进一步获得耐旱性综合评价D值,结合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强耐旱、耐旱、中度耐旱、干旱敏感、干旱强敏感5类。共鉴定出强耐旱材料5份(包括IA2077、YC4H/NN88-31//NN73-935、蒙8108、NN88-48/NN86-4和NN88-48/D76-1609)、耐旱材料57份。来自淮南和淮北地区的强耐旱或耐旱材料分别为27份(占该地区83份材料的32.53%)和19份(占该地区76份材料的25.00%)。所得结果可为大豆耐旱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