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63篇
  56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01.
为探求稻飞虱鸣声在预测预报和物理防治上应用的可能性,室内引诱试验结果表明:1)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鸣声是性成熟个体用以识别、联络同种异性,刺激性兴奋,完成交尾的求偶信号,其沿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试虫可感觉距离在60—80cm 以内,45cm 以内较为敏感。2)性成熟的雄性及未交尾的雌性个体均常主动鸣叫,在听到异性鸣声时,雄虫表现为兴奋、骚动并积极循鸣声寻觅雌虫;雌虫亦以鸣声相和但很少移动。3)求偶鸣声具有种的专一性,两种飞虱均只对同种异性鸣声敏感。4)以相应的鸣声录音代替活虫,其引诱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2.
【目的】阐明常规淹灌和干湿交替灌溉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氮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率和稻田氮转化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绿色高效稻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2019年连续进行2年,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常规淹灌(FI)、干湿交替(AWD)2种灌溉模式以及空白对照(N0)、常规施氮(PUN100)、减氮20%(PUN80)、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CRFN80-BC)和稳定性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SFN80-BC)5种施肥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氮吸收利用及稻田氮转化特征。【结果】(1)与FI灌溉模式相比,AWD灌溉显著增加了各处理水稻产量(P<0.05),CRFN80-BC和SFN80-BC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达9 721 kg·hm-2、10 056 kg·hm-2(2018年)和9 492 kg·hm-2、9 907 kg·hm-2(2019年),且均显著高于PUN80和PUN100处理(P<0.05),这可能与水稻穗粒数、有效穗增加密切相关。(2)与N0、PUN100和PUN80处理相比,AWD灌溉显著提高了抽穗前CRFN80-BC和SFN80-BC处理水稻茎鞘和叶片氮累积量、抽穗至成熟期茎鞘和叶片氮转运量及其氮转运贡献率;同时,显著增加了成熟期0—30 cm剖面稻田可溶性总氮(dissloved total N,DTN)和NO3-含量,并有效降低稻田渗滤液中DTN、NH4+和NO3-质量浓度。(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营养生长期叶片和茎鞘氮累积量,抽穗后氮转运量和氮转运贡献率,成熟期水稻氮素利用率和稻田氮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表明适宜的水氮管理能协同促进氮素在水稻中的吸收和运转畅通,增加稻田氮素有效性,进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结论】综合2年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稻田氮素有效性特征,干湿交替灌溉下生物炭配施缓控释/稳定性复合肥能有效提高水稻高产群体构建、氮吸收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稻田氮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903.
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进而如何控制风险已经成为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从现阶段国内研究现状看,寻求适合国情的风险管理模式,加快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推广,是我国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其中,加快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更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4.
分析了我国桉树青枯病的研究概况,从桉树的介绍、我国森林青枯病的发现、青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桉树青枯病日益严重的原因,以及桉树青枯病的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论述,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解决桉树青枯病灾情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5.
植物几丁质酶通过降解真菌细胞壁起到抵抗真菌病害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现以苹果品种‘富士’、‘秦冠’及其杂交后代为试材,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接种苹果褐斑病对苹果几丁质酶基因MdCh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褐斑病菌诱导下MdChi在3份种质的叶片中均有表达,感病品种‘富士’叶片中MdChi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秦冠’及二者杂交后代‘FQ-2’。侵染后24h时‘富士’叶片中的MdChi表达量明显上升,48h后表达量又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秦冠’及抗病杂种‘FQ-2’中MdChi基因表达量在侵染后的96h内未有较大幅度变化,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06.
为了摸清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疫苗对不同禽群的免疫效果,以及时发现、分析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免疫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山东省不发生疫情,本研究使用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灭活疫苗免疫鸡、鸭、鹅等不同家禽,测定其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加强免疫H5亚型禽流感(Re-4+Re-5株)灭活疫苗可使鸡群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但鸭群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907.
厦漳泉同城化进程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库,三地高校将在同城化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校联盟体系和经验,针对厦漳泉三地高校发展现状,提出构建厦漳泉高校联盟建设框架以及实施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08.
通过溶剂提取、皂化等方法制备出银杏叶类脂成分,再利用分子蒸馏以及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从银杏叶类脂中共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乙酯、棕榈酸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胡萝卜苷、正十一烷、β-石竹烯、异植物醇、橙花叔醇、芳樟醇、松油醇和β-胡萝卜素。其中5个化合物: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正十一烷、β-石竹烯和松油醇是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09.
锦饲1号是2005年以不育系705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k02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2010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鉴定委员会鉴定。文章较详细介绍了锦饲1高产制种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10.
以"洛阳红"和"乌龙捧盛"牡丹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逐渐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牡丹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牡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种牡丹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相比于重度干旱胁迫,复水后2种牡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除"乌龙捧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相对对照,复水后2种牡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2种牡丹的MDA含量在复水后比重度干旱胁迫时有所降低,均达差异显著水平;而与对照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