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动物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肽尤其是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肽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文章就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和生理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奶牛瘤胃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通过韦荣球菌科的特异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瘤胃厌氧菌株.该菌株是革兰氏阴性球菌,不能发酵大多数的碳水化合物和多元醇,但能发酵葡萄糖和果糖,不液化明胶,亦不能从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但能从半胱氨酸产生H2S,经形态学和生化反应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埃氏巨型球菌.通过细菌遗传学鉴定法16SrDNA PCR法,获得了527 bp的基因片段,测序分析证明与已报道的埃氏巨型球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可达98%;进一步确定所分离到的菌株为埃氏巨型球菌.同时观测了埃氏巨型球菌在体内、体外环境下对乳酸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能显著降低瘤胃液内乳酸的浓度,同时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了乙酸与丙酸的物质的量比.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瘤胃乳酸发酵调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讨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 blF)基因bLF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bLF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多态性在8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型在健康牛中分布不一致(P0.05),在患病牛中BB基因型频率较高,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埃氏巨型球菌是奶牛瘤胃中的一种优势菌。本研究运用瘤胃微生态理论,结合埃氏巨型球菌能利用乳酸发酵产生丙酸的特点,初步研究埃氏巨型球菌(H6)及其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TnH6)体外发酵特性。经健康羊瘤胃液体外连续培养结果表明,埃氏巨型球菌及其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均能利用乳酸生成VFA,发酵生成的VFA以丙酸为主,发酵类型倾向于丙酸型,但工程菌生成乙酸的能力明显降低,尽管丙酸生成能力有所下降,但显著降低了乙酸与丙酸的比例,从而为调控瘤胃乳酸发酵和利用H6、TnH6防治奶牛亚临床性瘤胃乳酸酸中毒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取犊牛大网膜脂肪组织,进行牛前脂肪细胞的单层贴壁培养,在细胞接种4、6、8、10、12、14、16d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反应,以β-actin为定量内参照,对抵抗素mRNA的丰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在犊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抵抗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在犊牛前脂肪细胞分化4~12d,抵抗素mRNA丰度逐渐降低,而分化成熟后14~16d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6.
牛瘤胃液中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瘤胃中,牛链球菌的数量和发酵类型直接影响瘤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牛链球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其内存在的各种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试验从新采集的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菌株,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RNA技术分别对菌株的生化及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革兰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即为牛链球菌,为更好地研究和改造该菌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体外牛脂肪细胞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5,10,15,20,25 mmol/L等不同梯度的葡萄糖,各浓度组均设置3个重复,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单层培养的牛脂肪细胞脂联素(ADPN)mRNA与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抑制牛脂肪细胞ADPN mRNA的表达,并促进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牛旁检测诊断产后初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酮病是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采用酮粉法、尿液分析试纸条、乳汁分析试纸条、试剂盒法分别对乳酮、尿酮和血酮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乳汁检测试纸条和尿液分析试纸条的诊断标准分别为200μmol/L和15mg/dl(1470μmol/L)。酮病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726±43μmol/L、3.42±0.05mmol/L,健康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2563±238μmol/L、2.78±0.07mmol/L,差异显著(P<0.05)。乳汁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2%,尿液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和85%,酮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94%。使用乳汁分析试纸条牛旁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奶牛亚临床酮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肉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血液学和相应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瘤胃液pH在5.2~5.5、5.6~5.8和5.9~6.8之间的24头肉牛进行了血液学及相应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血液中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PCV)均显著增加;白细胞(WBC)总数上升,白细胞分类(WBC-DC)也有相应的变化,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呈下降趋势,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上升趋势,单核细胞略微升高;血气指标pO2显著增加,pCO2、HCO3-浓度显著减少;生化指标Ca2+、Cl-显著减少,Na+和尿素氮显著增加,K+差异不显著.肉牛发生轻度和中度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pCO2以及HCO3-含量显著降低,表明机体碱储备不足,缓冲能力下降,存在代偿性酸中毒;同时根据水合状态和血象指标,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病牛存在轻度脱水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11月27日,内蒙古赤峰寒风刺骨,笔者赶往大梁沟村民组采访果树股份制合作社。大梁沟原来是左旗碧流台镇的一个行政村,后来划归东方红村管理,就成了一个村民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