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腹围异常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腹围容量的增大与缩小而言.腹围增大,主要是发生于腹腔器官积食、积气以及腹腔积液等;腹腔缩小,则多出现在长期食欲减少,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剧烈腹泻内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2.
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短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大量积累,使瘤胃pH长时间为5. 0~5. 5,瘤胃内菌群紊乱,使组胺酸脱羧产生组胺的细菌增多,因而瘤胃内组胺浓度上升。瘤胃内自噬发生是清除异己,将体内的有害物排出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是机体的重要功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组胺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时间点0,1,3,6,9,18 h;浓度0. 8,1. 6,2. 4 nmol/m L)。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组胺刺激后瘤胃上皮细胞自噬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中关键蛋白磷酸化mTOR(pmTOR)和自噬降解底物(p62)表达量上升,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量下降。说明组胺高浓度时mTOR自噬通路受到抑制,使清除有害物质功能减弱,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就其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分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并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瑟氏泰勒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4.
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瑞典和荷兰学者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法自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土壤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