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北中华绒螯蟹挥发性物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北两地中华绒螯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江苏阳澄湖和辽宁盘锦的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电子鼻研究新鲜、100℃和150℃加热温度下的蟹肉挥发性物质,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的南北中华绒螯蟹均检测出较高的醇类、醛类和碳氢类物质;经100、150℃加热后,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变成酯类和碳氢类物质。两地新鲜的中华绒螯蟹中均检测出1-戊烯-3-醇、三甲胺和柠檬烯等物质;经100℃加热后,2种蟹均检测出2-戊基呋喃;150℃加热后,阳澄湖蟹还能检测出高含量的柠檬烯。本研究结果对开发螃蟹风味食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LOX属于脂氧合酶超家族(lipoxygenasesuperfamily),是脂肪氧化途径的重要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对外界刺激的抵御。本研究基于甘蔗(Saccharumspp.)转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首次从新台糖22号(ROC22)蔗芽中克隆获得ScLOX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K106188)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LOX1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2813 bp,开放读码框全长2664 bp,编码88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23,不稳定系数为39.77,亲水性平均值为?0.437,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但含有PLAT_LH2和Lipoxygenase活性位点,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OX (XP_002466613.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96%。预测ScLOX1基因的编码蛋白为酸性稳定亲水性非分泌蛋白,属于type I类非传统9-LOX。qPT-PCR分析结果显示,ScLOX1基因在蔗芽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接种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后, ScLOX1基因的表达量在抗病品种崖城05-179中短暂上升,但在感病品种ROC22中显著下降。分别对瞬时表达ScLOX1基因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植株叶片接种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 coeruleum)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型观察、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和烟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显示,ScLOX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增强本氏烟对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的防御,但对烟草青枯菌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ScLOX1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抑制下调,但受脱落酸、氯化钠和聚乙二醇诱导上调。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ScLOX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现有悬移质水样处理(置换法)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并做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之后,成功地研制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悬移质水样处理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经过试投产应用,性能稳定,功能突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本文首先对胜任力模型、茶文化旅游房地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说明,接着就对当前茶文化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员培训现状进行相应分析,最后从胜任力模型的角度出发对茶文化旅游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员培训体系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5.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车辆工程的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智能控制技术逐步提高,其集合多种技术进行实施整合,使其具有耗能低、功能种类多样等特点。本文从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入手,对智能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机械设计的具体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6.
于洋  邹莉  孙婷婷  唐庆明  郭静  张国权  谭昀 《草业科学》2013,30(8):1175-1181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2科27属,二者均属稳定型植被群落。两种林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P)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红松林各层之间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SW)在落叶松林各层中差异不明显,但在红松林各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草本层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Jsw)在红松林中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落叶松林中以灌木层Jsw指数最高,且明显高于红松林中各层指数。  相似文献   
87.
由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黑穗病是甘蔗(Saccharum spp.)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益矿质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目前,关于外源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硅酸钠(sodium silicate, Na2SiO3)和硅酸钾(potassium silicate, K2SiO3)处理甘蔗黑穗病菌,观察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菌落直径和菌丝生长情况,评价不同硅剂和pH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0.5~20.0 mmol/L Na2SiO3和K2SiO3均完全抑制甘蔗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但1.0 mmol/L Na2SiO3促进甘蔗黑穗病菌菌落和菌丝的生长,10.0、20.0 mmol/L Na2SiO3和K2SiO3则显著抑制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表明Na2SiO3和K2SiO3均会影响甘蔗黑穗病菌的生长,高浓度Na2SiO3和K2SiO3的抑菌效果明显。在不同pH条件下,低pH(5.87~10.86)处理下的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有萌发,但其萌发率随着pH的增大逐渐降低,高pH(≥10.96)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此外,pH为9.40和11.57对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明显。调整pH为6.0的低浓度Na2SiO3(0~5.0 mmol/L)和K2SiO3(0~3.5 mmol/L)对孢子萌发影响小,但pH为6.0的高浓度Na2SiO3(7.0~20.0 mmol/L)和K2SiO3(5.0~20.0 mmol/L)显著抑制孢子萌发,表明相同pH水平下的K2SiO3比Na2SiO3及其对应pH处理对甘蔗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外源硅在甘蔗抗黑穗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栾玲  孙婷婷 《现代园艺》2024,(5):131-134
园林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它可以美化园林环境,提升园林氛围,兼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以泰州市人民公园中的园林小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和实地考察,对其种类样式、空间布局、功能性质、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相关城市公园园林小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以采自内蒙古根河地区的野生花脸香蘑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对其菌盖处、菌盖与菌柄交界处和菌柄处的组织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生长速度和污染率等方法,研究分离纯化的最适培养基和最佳部位;最后将分离物进行ITS序列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最适培养基为PDA+子实体煮水培养基;菌盖与菌柄交界处为最佳分离部位,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污染率低;并且子实体经自然风干2 d后能有效降低污染率;最后分离物经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为花脸香蘑。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 R.Br)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愈伤组织,并进一步诱导分化出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建立紫罗兰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为生长8~10d的无菌幼苗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5 mg/L)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0mg/L) NAA(0.1 mg/L)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5 mg/L) C(0.0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