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三种生态护坡形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其中3个分别进行了生态植被毯护坡、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六棱花饰砖护坡,1个为空白对照。在2015年对4个径流小区的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生态护坡形式均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3种生态护坡中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的保水效果最好,六棱花饰砖护坡的保土效果最好。综合3种生态护坡的产流、产沙数据分析认为,椰纤植生毯+客土护坡的综合水土保持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生态护坡形式,可以在研究区附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康复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形式,将其运用在医疗机构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该文选取宿迁市两家综合医院及两家专科医院,对其绿地环境中康复景观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优化康复景观设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正>红掌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按其生产应用领域的不同通常划分为盆花红掌和切花红掌。和盆花红掌相比,切花红掌的株型更为高大、花色丰富、花朵大、叶片大,并且花与叶片均可销售;此外,切花红掌的瓶插期可以长达1月,远远超过非洲菊、玫瑰等其他切花品种,在各类插花作品中通常作为主花材使用。切花红掌生长周期较长,定植一次可生长6~8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 R.Br)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愈伤组织,并进一步诱导分化出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建立紫罗兰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为生长8~10d的无菌幼苗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5 mg/L)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0mg/L) NAA(0.1 mg/L)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5 mg/L) C(0.05mg/L).  相似文献   
95.
由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黑穗病是甘蔗(Saccharum spp.)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益矿质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目前,关于外源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硅酸钠(sodium silicate, Na2SiO3)和硅酸钾(potassium silicate, K2SiO3)处理甘蔗黑穗病菌,观察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菌落直径和菌丝生长情况,评价不同硅剂和pH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0.5~20.0 mmol/L Na2SiO3和K2SiO3均完全抑制甘蔗黑穗病菌的孢子萌发,但1.0 mmol/L Na2SiO3促进甘蔗黑穗病菌菌落和菌丝的生长,10.0、20.0 mmol/L Na2SiO3和K2SiO3则显著抑制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表明Na2SiO3和K2SiO3均会影响甘蔗黑穗病菌的生长,高浓度Na2SiO3和K2SiO3的抑菌效果明显。在不同pH条件下,低pH(5.87~10.86)处理下的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有萌发,但其萌发率随着pH的增大逐渐降低,高pH(≥10.96)完全抑制孢子萌发,此外,pH为9.40和11.57对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明显。调整pH为6.0的低浓度Na2SiO3(0~5.0 mmol/L)和K2SiO3(0~3.5 mmol/L)对孢子萌发影响小,但pH为6.0的高浓度Na2SiO3(7.0~20.0 mmol/L)和K2SiO3(5.0~20.0 mmol/L)显著抑制孢子萌发,表明相同pH水平下的K2SiO3比Na2SiO3及其对应pH处理对甘蔗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外源硅在甘蔗抗黑穗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采自内蒙古根河地区的灰紫香蘑进行组织分离与鉴定.[方法]分别选取菌盖处、菌褶与菌柄交界处和菌柄处进行组织分离,将分离物进行ITS序列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菌褶与菌柄交界处为最佳分离部位,菌丝生长速度快、洁白细密、污染率低;其次,子实体自然风干3d后再进行分离可有效降低菌丝污染程度;最后分离物经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为灰紫香蘑.[结论]该方法获得了灰紫香蘑的纯培养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灰紫香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于洋  邹莉  孙婷婷  唐庆明  郭静  张国权  谭昀 《草业科学》2013,30(8):1175-1181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2科27属,二者均属稳定型植被群落。两种林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P)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红松林各层之间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SW)在落叶松林各层中差异不明显,但在红松林各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草本层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Jsw)在红松林中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落叶松林中以灌木层Jsw指数最高,且明显高于红松林中各层指数。  相似文献   
98.
中国黄瓜品种繁多,但黄瓜的抗逆性不强,容易产生病虫害。因此,分析和验证抗病相关的基因,探究黄瓜抗病的分子机理,可为培育黄瓜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黄瓜铜伴侣蛋白基因CsATX1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CsATX1基因在细菌性角斑病侵染0~96 h下的表达情况,以期探究其与黄瓜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CsATX1基因序列全长为768 bp,含有一个288 bp的ORF阅读框,可编码9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95 kD,理论等电点是5.07,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 ATX1与葫芦科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表明,CsATX1在黄瓜叶中有表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侵染下,该基因在黄瓜叶中表达显著增高,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诱导。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CsATX1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三萜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对该途径中的关键酶——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 MVK)基因进行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以暴马桑黄c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得到MVK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SbMVK(登录号为MN79397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bMVK基因cDNA序列长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6.6 ku,属于GHMP kinase超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暴马桑黄MVK蛋白和紫芝MVK蛋白同源性最高。采用qRT-PCR技术对暴马桑黄不同发育阶段SbMVK基因进行转录水平分析,并对相应阶段的三萜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暴马桑黄SbMVK基因转录水平和三萜含量均先升后降,并且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测SbMVK基因在暴马桑黄甲羟戊酸途径中参与三萜调控工作,此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该基因在暴马桑黄三萜合成中的功能及获得高三萜产量的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完善番茄GT-1亚家族基因的相关功能信息,为进一步研究Trihelix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T-1基因进行生物进化分析,利用RT-PCR技术鉴定GT-1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结果】(1)番茄中包含3个GT-1基因,即SlGT-21、SlGT-24和SlGT-35,进化分析表明番茄GT-1基因存在功能分化。(2)表达模式分析发现,3个基因于番茄所有组织中均表达,特别是果实发育阶段,推测SlGT-21、SlGT-35有部分类似功能。(3)3个GT-1基因受干旱抑制,但SlGT-24受抑制更明显;3个基因均响应盐胁迫,SlGT-21、SlGT-35基因被较明显抑制。(4)3个基因受植物生长调节剂GA(赤霉素)、 EBR(表油菜素内酯)、 MeJA(茉莉酸甲酯)抑制,但SlGT-24、 SlGT-35受ABA(脱落酸)诱导,而SlGT-24还受ACC(1-氨基环丙烷羧酸)诱导。【结论】番茄GT-1亚家族3个基因受盐、干旱的调控,且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明显。该研究为深入探究GT-1亚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