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水稻,转Bt基因水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人们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Bt基因水稻未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Bt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环境生态安全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昆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问题和管理对策,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2.
采用改变培养容器,改变培养基成分,不同脱毒方法,提高脱毒苗繁殖倍数,提高脱毒种薯产量比较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马铃薯块茎的脱毒技术,脱毒苗和脱毒种薯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在脱毒苗繁殖过程中,采用250mL点滴瓶做为培养容器,可降低成本,节约资金;采用简化培养基,简便快捷,省工省时,成本低;采用顶芽剥离茎尖,可提高脱毒率19.5%,提高成株率8.5%;对块茎进行35℃4h交替变温处理,使PVX的脱毒率提高60.6%,PVY的脱毒率提高77.0%,采用MS 6-BA2.0mg/L NAA0.1mg/L和ER 6-BA2.5mg/L IAA1.5mg/L 4%白糖 0.6%琼脂粉2种培养基进行茎尖剥离,可使脱毒苗的繁殖速度提高5-8倍;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快繁,可降低成本30%,生长周期提前10d,繁殖倍数提高1.76倍;脱毒苗在生长季节中,喷“植物动力2003(PP2003)”,单株结薯数增加50.3%。薯增重37.8%。不同规格的微型薯按不同密度种植,可提高脱毒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33.
克新1号马铃薯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克新1号马铃薯自1967年审定推广以来,种植区域遍布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1600万hm2,是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年限最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高的自主知识产权马铃薯品种。回顾分析克新1号马铃薯的选育过程和应用实际,深度挖掘优良马铃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和验证实践,为今后马铃薯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比例对纤维型工业大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设置施肥量S1(300 kg/hm2)、S2(375 kg/hm2)和S3(450 kg/hm2),施肥比例B1(N∶P∶K为3∶12)、B2(N∶P∶K为6∶1∶2)、B3(N∶P∶K为3∶2∶2)和B4(N∶P∶K为3∶1∶4)的处理,分析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对纤维型工业大麻品种汉麻5号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原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内B1S4处理的大麻株高、茎粗、根长、根茎叶干物量均表现最优,原茎产量为12 604.44 kg/hm2,较其余各处理显著增加9.16%~37.80%。由此可知,施肥量为450 kg/hm2、N∶P∶K为3∶1∶2的施肥比例为汉麻5号适宜当地的...  相似文献   
35.
在筛选适宜的茎叶除草缓解剂处理,以期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大豆叶片损伤继而影响产量问题。以大豆品种“克豆52”为试材,利用松·喹·氟磺胺乳油茎叶除草处理。3种缓解剂GAP、GAL、GAC分别设置3个浓度2个施用时期共18个处理,CKW茎叶除草次日喷清水,CKA仅进行茎叶除草。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大豆叶片药害指数、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结合经济效益和对杂草影响决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AC1处理便于农户掌握,产量最高,增产18.48%,综合收益较高,对除草效果影响较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