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明确最适宜的富锌小油菜培育方式,以小油菜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同施锌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底施锌、喷施锌、底施和喷施相结合的3种施锌处理小油菜产量分别提高14.8%、7.4%、18.5%,锌含量分别提高2.0%、23.7%和41.1%。综合分析,建议选用底施3 g/m^2的硫酸锌加喷施0.1%硫酸锌的方式来进行富锌小油菜的培育。  相似文献   
32.
在都市型万亩示范方核心示范区以小麦为试验作物,设置滴灌(T1)、微喷(T2)、小地龙(T3)、滚移式喷灌(T4)和中心支轴式喷灌(T5)5个灌水方式处理,以半固定式喷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变化,并从成本效益及与农机作业的适应性入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方式下总耗水量表现为:喷灌(滚移式喷灌和中心支轴式喷灌)微喷灌(微喷和小地龙)滴灌,但均小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2)不同灌溉方式产量效益表现为:中心支轴式喷灌(T4)微喷(T2)滴灌(T1)滚移式喷灌(T4)小地龙(T3)对照(半固定式喷灌);(3)从适应性角度来讲,中心支轴式喷灌(T5)更适合规模化粮田使用;微喷(T2)、小地龙(T3)和滴灌(T1)受限于铺设长度和铺设间距,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高品质蔬菜评价检测与水肥调控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高品质蔬菜需求逐渐提高,而水肥管理对于蔬菜品质调控尤为重要,汇总了高品质蔬菜的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从蔬菜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综合定义和评判高品质蔬菜,介绍了目前高品质蔬菜的生产现状,重点论述了灌溉施肥调控蔬菜品质的技术手段,包括亏缺灌溉技术、根区交替灌溉技术、施肥调控技术、叶面喷施调控技术和营养液调控技术等。最后,分析了目前高品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中,不同耕作整地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设置旋耕2次、深松+旋耕、重耙+旋耕、翻耕+轻耙、翻耕+旋耕、重耙+翻耕+轻耙和重耙+翻耕+旋耕(CK)共7种耕整地方式。结果表明,在夏玉米为籽粒玉米的地块,7种耕作整地方式中CK处理的秸秆含量较少,地表及0~20cm土层平均秸秆含量较其他处理减少27.5%和28.6%,土壤与秸秆混合较均匀,0~20cm土层中每5cm土壤平均容重较其他处理变化减小30.5%,播种深度适宜,平均3.9cm,出苗质量好,缺苗断垄较其他处理降低25.7%,苗间离散度均匀,平均极差减小39.0%,穗数最多(670.5万/hm2)、产量最高(7966.5kg/hm2)、效益最高(9051.0元/hm2),与其他处理达显著性差异。在夏玉米为青贮玉米的地块,除旋耕2次和深松+旋耕的整地处理产量较低外,其余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翻耕+旋耕处理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8133.0kg/hm2和9894.0元/hm2,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5.
为了节省灌溉用工,实现自动灌溉,根据农业生产需求,集成研发了农业灌溉用时序控制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在田间基质栽培小西瓜上进行应用,设置不同的灌溉量处理,初步验证了该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了适合于小西瓜基质栽培的灌溉管理方案,实现了省时、省工和省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北京市冬小麦节水节肥节药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耗水量偏大、用肥量偏多、农机作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引进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使用的圆形(指针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备,研究提出喷灌条件下限量灌溉高效用水量为1 650m 3/hm 2,研发出用于大田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系统,筛选出高巧和酷拉斯等4种复合拌种药剂和施用配方,引进了河南豪丰2BMSF-16/8带状免耕旋耕播种机并根据京郊播种要求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水、肥、药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效率,形成了北京市小麦节水节肥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包括选用抗旱品种、采用圆形喷灌机等节水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或缓释复合肥一次底施(或缓释尿素返青期一次施用)技术以减少肥料用量。该技术体系已在京郊得到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37.
引进新型2BF-20谷物精量播种机,从播种机性能、播种质量、小麦生育进程、不同时期小麦个体和群体性状、小麦成熟期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等方面,与传统2BY-24谷物联合播种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2BF-20谷物精量播种机,小麦出苗株数、行距合格率、播种深度合格率、播种均匀度合格率更高,平均缺苗率和平均断条率降低,每667 m2穗数显著增加;产量较传统的2BY-24谷物联合播种机增加5.6%,在生产中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为了实现草莓生产的有机栽培,以常规管理为对照,观测在草莓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5次钟化有机水溶肥--肽丰收TM的应用效果,为示范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叶面喷施5次钟化有机水溶肥--肽丰收TM显著增产9.82%,亩节本增收11 150元;糖度提高3.3%,维生素C含量增加8.5%,硝态氮含量降低28.8%,糖酸比提高2.5,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作用和品质提升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9.
基于自主研发的轻简式智能灌溉施肥机,嵌入依据光辐射智能灌溉系统,在土壤栽培番茄上进行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机管理的番茄土壤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40%之间,保证了番茄根层土壤始终处在适宜的水分范围内。与人工常规管理相比较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质,经济效益提高9.89%,达到了节水,节肥,节省人工,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田间持水量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是开展墒情评价和旱情分析,指导科学灌溉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传统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给土壤墒情评价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将先进的无线土壤测量传感技术与传统的围框淹灌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新方法,利用“滑动平均含水量法”和“移动平均法”计算确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并在陕西、北京、吉林和河北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环刀法相比,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9%,不同质地土壤上测定结果均比较稳定,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具有可靠性和便捷实用性,是土壤墒情监测与评价的有效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