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由生物炭与泥炭、石灰混合配制而成)修复中轻度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可行性,为其在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网室进行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的盆栽试验,设4个不同的用量梯度,分别为0(对照)、80、160、240 g/盆,分别用H0、H1、H2和H3表示,每盆用土4 kg,每处理4次重复,研究不同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用量对土壤性状、小白菜Cd吸收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生物炭复配调理剂能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微生物氮(MBN)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下同),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DTPA-Cd)(最大降幅37.1%)、微生物碳(MBC)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生物炭复配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小白菜Cd吸收量(最大降幅85.7%),小白菜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歧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逆性指标明显下降,同时小白菜Cd含量可降至0.10 mg/kg,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低用量(2%)的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可使小白菜增产,高用量则不利于小白菜生长。【结论】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可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Cd,改善土壤生化  相似文献   
32.
有机物料对辣椒生长及水库淤积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库淤积物农业资源化利用途径,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不同有机物料对水库淤积物为生长基质的辣椒生长的影响及对水库淤积物化学性状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花生麸、鸡粪和蘑菇渣均明显提高辣椒产量,且不同程度地促进辣椒植株对氮、钾养分吸收,增加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施用蘑菇渣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外施不同有机物料均显著增加水库淤积物的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有机物料对水库淤积物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因种类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施用鸡粪和蘑菇渣可显著提高水库淤积物pH,商品有机肥和花生麸处理对水库淤积物pH无显著影响。不同有机物料中,以施用蘑菇渣的水库淤积物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代换量最高。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均提高了水库淤积物综合肥力系数,改善了淤积物肥力状况,其中施用蘑菇渣处理的水库淤积物综合肥力指数最高。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养分吸收、果实品质及水库淤积物化学性状和肥力状况等指标,4种有机物料中以蘑菇渣对辣椒生长和水库淤积物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
两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比较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硫代硫酸钾对土壤氮的硝化抑制效果,明确其对土壤氮转化作用效应,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双氰胺、硫代硫酸钾及其配施对土壤矿质氮动态变化、硝化作用及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土壤硝化作用活跃,77.7%的化肥氮以铵态氮形式从矿质氮库消失,其中56.6%的氮形成硝态氮。氮肥配施双氰胺、硫代硫酸钾分别显著降低矿质氮库铵态氮消失量74.1%(P0.01)和16.6%(P0.05),同时配施双氰胺和硫代硫酸钾处理铵态氮出现增加现象。氮肥配施双氰胺及同时配施2种抑制剂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氮的硝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5%~98.7%和82.2%~103.5%,硝化作用延滞时间均在20 d以上。氮肥配施硫代硫酸钾的硝化抑制率为1.6%~62.6%,硝化作用延滞时间为10 d。双氰胺硝化抑制效应优于硫代硫酸钾,且2种抑制剂同时配施作用效果优于其单独施用。施用硫代硫酸钾可促进土壤NO2--N积累,双氰胺可抑制NO2--N生成。氮肥配施双氰胺及同时配施两种抑制剂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降低其他去向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回收率14.7%(P0.05)和12.0%(P0.05)。总体上,抑制剂双氰胺在铵态氮转化、硝化作用抑制及提高矿质氮回收率等方面作用效果均优于硫代硫酸钾,硫代硫酸钾与双氰胺配施在硝化抑制作用方面具有协同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为双氰胺、硫代硫酸钾在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但对2种抑制剂硝化抑制特性的全面了解,尚需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34.
施磷对苦麦菜生长及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室土柱模拟试验, 研究了不同磷用量[0、0.05 g·kg-1(土)、0.10 g·kg-1(土)、0.20 g·kg-1(土)]对苦麦菜产量、磷素吸收和利用及土壤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磷显著增加苦麦菜产量、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苦麦菜产量在低磷水平[0.05 g·kg-1(土)]时最高, 为每个土柱186.29 g。随磷用量增加, 苦麦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明显降低, 植株吸磷量无明显变化。施磷显著增加土壤磷淋失量, 且随磷用量增加, 不同形态磷淋失量均显著增加。同一磷处理颗粒磷淋失量高于溶解态磷。不同磷用量条件下土壤各形态磷的淋失率均低于0.1%。低量施磷条件下溶解态磷在施磷后第10 d 出现第1 次淋失高峰; 中量和高量施磷条件下溶解态磷在施磷后第10 d 和第40 d 分别出现2 次淋失高峰。土壤总磷和颗粒磷淋失高峰期在施磷后第40~50 d 出现。施肥后第60 d, 土壤总磷、溶解态磷和颗粒磷淋失浓度均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苦麦菜产量、磷素吸收和利用及土壤磷淋失量等因素, 苦麦菜以0.05 g·kg-1(土)的施磷量为佳。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不同铜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浓度情况下,吸附铜离子时氢离子释放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悬液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黄棕壤外,含铁量越高,由于吸附铜离子后所引起的土壤ΔpH最大值越小。加入的铜离子浓度为10-4molL-1时,铜离子吸附对中和曲线形状没有根本影响。在较低浓度时,铜离子吸附时氢离子的释放较少;而在较高浓度时,当体系pH值大于一临界值时,开始释放大量氢离子。氧化铁是引起恒电荷土壤和可变电荷土壤在吸附铜离子时氢离子释放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对恒电荷土壤和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后中和曲线变化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含铁量越高,电解质浓度对土壤吸附铜离子后的氢离子释放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6.
对广东地区10个规模化猪场污水污染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猪舍污水氨氮、总磷、CODCr、BOD5、悬浮物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277.4~921.8、57.6~132.8、677.4~5046.9、248.2~4122.5、374.8~3290.3mg/L及75420×104~3961610×104个。多数猪场处理设施排水中各污染指标值较相应猪舍排水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降幅分别为10.9%~97.8%、33.4%~99.0%、75.4%~95.1%、25.6%~99.3%、54.0%~97.3%和55.7%~99.9%。猪场排水污染物含量评价结果显示,猪场排水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氮、磷养分、有机污染指标和悬浮物含量排放不达标主要集中于园洲镇、罗阳镇、龙溪镇、长宁镇等猪场。总体上,广东地区规模化猪场污水处理设施对猪舍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猪场排水中仍存在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现象。  相似文献   
37.
双季稻—绿肥种植系统下长期施肥对赤红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阐明双季稻-绿肥种植模式下长期施肥对赤红壤肥力性状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的培肥模式。通过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赤红壤性水稻土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蔗糖转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其中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了4.5%~117.2%,酶活性提高了4.9%~68.1%,微生物多样性提高了3.2%~71.9%,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8%~36.9%,21.4%~65.7%,且以单施有机肥(M)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M)及氮磷钾肥+秸秆还田处理(NPKS)。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总体上,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对于双季稻-绿肥种植系统土壤具有良好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38.
对合水水库19个淤积物样点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淤积物总体呈微酸性,全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丰富,分别为26.01 g/kg,1 466.06 mg/kg和200.71 mg/kg;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阳离子代换量(CEC)为10.91 cmol/kg,具有较强的保肥、蓄肥能力。不同样点均可检测出Cu,Zn,Pb,Cd和Cr,仅大坝前样点Cd元素含量超标,其它样点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限值范围内。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除大坝前样点外,合水水库淤积物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不会影响水库淤积物的农用安全性。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将水库淤积物直接或与其它固体废弃物配合进行土地利用,是农业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
规模化猪场不同污水处理模式对 污染物减排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养结合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采用的生态养殖模式。选择广东省12家规模化猪场,将猪场污水处理系统划分为四种处理模式:模式一,猪—沼—果达标排放模式;模式二,猪—沼—鱼模式;模式三,猪—沼—果—鱼生态养殖模式;模式四:猪—沼—鱼种养结合—集中供气模式。不同处理的模式的第1处理阶段为厌氧发酵系统,第2处理阶段为鱼塘等生态处理设施。废水处理系统不同处理阶段的污水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厌氧发酵系统粪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也有一定减排作用,但对污水氮、磷营养元素减排作用有限。第2处理阶段中具有鱼塘等污水生态处理设施的猪场,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减排效果。不同废水处理模式污染物减排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模式三减排效果最佳,其次是模式四,模式二得分较低,模式一的减排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40.
某规模化猪场废水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规模化养猪场废水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选取广东省某规模化养猪场,连续2 a于夏、冬两季采集饲料、不同处理阶段废水和鱼塘水,用UPLC-MS/MS法检测4类19种兽用抗生素,对比分析沼气池和曝气池对不同类型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价猪场经处理后废水和鱼塘水综合利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猪饲料中仅检出四环素类(TCs)的4种抗生素,TCs浓度在1 867~181 050μg·kg~(-1)之间,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是猪饲料中主要添加抗生素;猪场原水中喹诺酮类(QLs)、磺胺类(SAs)和TCs抗生素浓度分别为1 791.41、4 144.28μg·L~(-1)和42 393.81μg·L~(-1),未检出大环内酯类(MAs)抗生素,其中OTC单体浓度最高,其次为四环素(TC),分别为19 555.70μg·L~(-1)和18 654.86μg·L~(-1);处理后废水中MAs、QLs、SAs和TCs浓度分别为0.01、0.10、21.24μg·L~(-1)和388.02μg·L~(-1),单体浓度以OTC最高,为381.56μg·L~(-1)。沼气池对原水中QLs、SAs和TCs的去除率分别为91.9%、96.5%和18.8%,曝气池对沼液中QLs、SAs和TCs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5.5%和98.9%。处理后废水向环境排放抗生素总量910.29μg·d-1·pig-1,其中TCs占比达94.24%。风险商值评价结果显示,处理后废水中的恩诺沙星(ENR)、磺胺二甲嘧啶(SM2)、OTC和TC为猪场处理后废水中的高风险污染物,磺胺嘧啶(SDZ)为鱼塘水中高风险污染物。研究表明,规模化养猪场经处理后废水和接纳部分废水的鱼塘水中抗生素对环境仍有较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