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叶菜上农药原始沉积行为受作物形态、农药种类及其剂型、施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估农药残留的重要指标。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目标农药,以菠菜和生菜作为靶标作物,通过农药施用后的原始沉积行为,以及兑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农药剂型对农药沉积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农药原始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施药后0.5~8 h内其沉积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施药后2 h时测定其原始沉积量;两种农药在菠菜和生菜中主要沉积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占比均在87%以上,在根和土壤中的沉积量较少;农药施药剂量相同而兑水量不同,则原始沉积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兑水量的增加,沉积量逐渐减少;菠菜和生菜中农药沉积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原始沉积量与剂型也有相关性,在施药剂量相同时,吡虫啉在菠菜、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均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分别为0.66和0.77 mg/kg;啶虫脒在菠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均为0.65 mg/kg,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为0.37 mg/kg。研究结果认为,农药剂型、兑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会影响叶菜表面农药原始沉积量,该结果可为叶菜中农药合理安全施用和农药残留管控提供...  相似文献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素,明确信息分类方法、管理要求,初步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以期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以葡萄和黄桃为代表性水果,研究了碱性电解水浓度、清洗方式、浸泡时间对3种常用农药(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倍碱性电解水稀释液浸泡对黄桃和葡萄中3种农药的去除效果总体优于自来水;碱性电解水浸泡后清水冲洗,农药残留去除率与未用清水冲洗相比提高了29.5%—66.0%;碱性电解水浸泡30 min,葡萄中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去除率分别是浸泡5 min的1.06倍、2.09倍、1.47倍。试验表明,葡萄和黄桃用10倍碱性电解水稀释液浸泡30 min后清水冲洗,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12—2018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从问题事件发生的风险诱因、所属行业、行业环节和首发媒体4个方面分析,初步揭示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特征.结果表明:问题事件舆情的风险诱因涉及到9个风险因素,"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农兽渔药残留"及"动植物...  相似文献   
35.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被广泛认可,这与其有效的舆情应对及风险交流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木薯制品氰化糖苷污染来对其舆情风险交流模式进行探讨,总结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交流的原则和途径、舆情应对机制及应对模式,以期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在梳理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数据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2015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发展状况, 并结合近年来舆情变化的规律, 对2016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38.
我国实施国际认可战略以来,在推动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方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98年1月,签署国际认可论坛(IAF)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和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开始,陆续签署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  相似文献   
39.
采用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超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动态监测3种新烟碱类农药单一及混合使用后青菜中吡虫啉、啶虫脒及噻虫嗪的残留量变化,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青菜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增加,不同处理组分别在24~48h达到残留量最高值,之后残留量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经卡方检验分析,3种农药在青菜中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决定系数R2大部分大于0.9。3种农药混合使用时存在相互作用,相较于农药的单独使用,混用能够提高各自在青菜中的吸附速率。吡虫啉与啶虫脒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混合使用后各自的残留量和峰值均提高。但两者与噻虫嗪存在抑制作用,混用后青菜中噻虫嗪的最高残留量降低。该研究为农药复合残留风险评估和田间混合施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 V (甲醇) : V (水) = 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 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 (50、250 mg/kg) 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