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 吸入麻醉药异氟烷,1965年由Terrell发现。1965年以后,在动物实验和人类的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976年因Corbett指出有致癌的可疑,使制造此药一时被中断。1978年EGARⅡ否认其有致癌的可能性,因而美国从1981年作为人的吸入麻醉药又在市场销售。直至最近作为兽药也开始出售。英国不久也作为人的吸入麻醉药在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日本植物防疫协会下设植物病毒抑制剂研究会的开发研究为主,叙述植物病毒抑制剂的实用性和研究现状。一、植物病毒抑制剂的研究经过作为抑制剂之防治对象的,是全株性病毒病。目前,一旦罹病而要治疗,还相当困难。已知在治疗上能用的方法有用于块茎、球根等营养繁殖作物的热疗法和生长点组织  相似文献   
13.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籽粒蔗糖及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水稻品种越光和笹锦为材料,在开花后设置自然温度和高温两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蔗糖合酶、液泡型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活性的差异。高温处理下,蔗糖合酶活性值大于转化酶活性值,且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蔗糖合酶在蔗糖的分解和淀粉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温下两品种籽粒的蔗糖含量明显增加,但分解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并未相应增加,表明高温有利于籽粒中蔗糖的积累,而不利于籽粒中蔗糖的分解。高温下蔗糖合酶、液泡型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活性明显下降,表明蔗糖分解速率的下降与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生育的不同时期的形态诊断 1.生育初期番茄的各生育时期的发育目标和形态诊断如表4~21(原书表号)。番茄发育初期,目标是叶面积不断扩大, 光合作用能力不断提高。叶片呈手掌型,各小叶片大小中庸,叶柄短,叶绿色。相反,叶片呈长三角型,各小叶片大,浓绿色,中肋凸出,是徒长型的生育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顶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冈山县备前市久久井地区的一片森林火烧迹地,设立了三块不同样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火烧后由于降雨引起的水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三块样地的水分流失、pH值和阴阳离子变化程度不同。同时参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寻求减少土壤水分流失的最佳方法,从而选择最适植被恢复方式,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要用以多元羧酸为酯化剂 ,以无机盐为催化剂的交联体系。这一体系是新型的、水溶的、无毒害、无污染的非甲醛系试剂并联体系。本文采用固体核磁共振谱CP MAS1 3 CNMR ,测定木材主要组分酯化反应的CP MAS1 3 CNMR波谱 ,归属主要谱线 ,分析了多元羧酸与木材交联反应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酯化反应后 ,羧基碳的比率增加 ;芳香族碳和羟基碳的比率减少 ;烷基碳的变化随着羧基碳的变化而改变。这一变化趋势与采用FTIR和ESCA得到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
双定子液压马达差动连接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双定子液压马达结构分析,提出了双定子液压马达差动连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作用数的双定子液压马达差动连接方式,推导出不同差动连接下液压马达输出转速和转矩的表达式;针对双定子液压马达排量比例系数C对其差动连接方式的影响,分别找出了单作用、双作用以及多作用双定子液压马达中会使液压马达差动连接出现重复或死点现象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育种中,搞清各品种产量差别的生理基础是很重要的。过去30年间,小麦产量的增加主要靠提高经济指数,而现在则认为必须提高干物质生产量。笔者在试验场曾对48个春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99份(籼稻49份,粳稻50份)。比较分析了由品种的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综合计算的判别值Z1;由硅酸体形态计算的Z2;根据叶绿体DNA电泳谱带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叶绿体DNA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准确率最高,达95%;根据特性分类系数(Z1)划分籼粳类型的准确率次之,达86%;根据硅酸体形态分类系数(Z2)的判别准确率最低,为73%。  相似文献   
20.
灌浆结实期弱光对水稻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用IR72(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开花后进行遮光处理,对弱光条件下籽粒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弱光条件下,两品种籽粒的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降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较小,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可溶性淀粉分支酶Q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分支酶活性增强,淀粉去分支酶活性因品种而异,IR72表现为减弱,日本晴则为增强。相关分析表明,遮光下蔗糖输入量的减少量和淀粉合成量的下降量呈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指出,遮光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淀粉合成量的下降有关,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升高是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比率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