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锈色粒肩天牛侵入孔、羽化孔在国槐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样地国槐上锈色粒肩天牛的侵入孔、羽化孔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在国槐的基部有植被和绿篱的样地锈色粒肩天牛的侵入孔、羽化孔主要集中在0.5 m以下,占总侵入孔和羽化孔的89.29%和66.67%,无植被的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侵入孔主要分布在树干基部2米以下,侵入孔率随树龄的增大而减少;从分布方位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南两侧.无植被的样地羽化孔主要集中在1.米以上,羽化孔率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大,从分布方位上看羽化孔多集中在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32.
通过林间采样和室内养虫获取虫源,根据Dyar规律划分幼虫龄数,确定桑天牛幼虫有6龄,其中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在确定幼虫龄数的基础上,对第1腹节背步泡突后横沟下方瘤突数、尾节刚毛数、上颚外侧刚毛数进行了观察统计,并对上述形态特征判别龄数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应用3项形态特征与Dyar规律划分的符合率为90.47%,上述形态特征可应用于桑天牛幼虫龄数的判别。  相似文献   
33.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腺或后腹板腺分泌,目前已有27种白蚁的配对性信息素得到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醇和醛,有的配对性信息素含有种特异性微量组分。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表皮碳氢化合物和卵表特异性蛋白质成分也称为识别信息素,用于种间、种内及不同生殖状况个体的识别,从而影响配偶选择等生殖活动。栖北散白蚁和高山象白蚁的蚁后信息素已进行鉴定,其作为引发信息素调节不同品级生殖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34.
云斑天牛研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采集与饲养方法;成虫交配状况、发育阶段的形态判别指标及成、幼虫血淋巴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35.
转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转Bt单基因和转Bt CpTI双价基因杨树叶片饲喂杨小舟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活力在饲喂初期显著升高,但在饲喂一定时间后受到抑制:转Bt单基因杨树在饲喂24 h开始受到抑制,48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15.8%;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在饲喂12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38.1%.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转Bt单基因杨树对幼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能力不强,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饲喂12 h后活力开始受到抑制,饲喂24、36、48 h的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3.4%、22.5%、29.6%,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幼虫中肠酯酶和羧酸酯酶这2种解毒酶活性而干扰昆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前全世界已知柄天牛属昆虫43种,中国记载32种.近年来栎旋木柄天牛、皱绿柄天牛、红腹柄天牛等在我国南方栎林局部暴发成灾.其皱绿柄天牛和栎旋木柄天牛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文评述该属昆虫的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寄主范围和防治技术,旨在促进对该类昆虫的关注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7.
10-羟基-2-癸烯酸是蜂王浆中所含有的特殊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抑菌作用。综述了10-羟基-2-癸烯酸的来源、性质、结构、药理、测定方法和生产工艺等内容。对10-羟基-2-癸烯酸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8.
天牛成虫小眼密度与活动时间及趋光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9.
选用柠檬酸钠等8种药剂进行了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成虫血淋巴凝结的抑制试验。冷藏血淋巴溶解时按V(血淋巴):V(抑制剂):V(苯基硫脲)=1:1:1和1:2:2的用量加入抑制剂,4 ℃下静置2 min和6 h,各药剂抑制血淋巴凝结结果为:按V(血淋巴):V(抑制剂):V(苯基硫脲)=1:2:2的用量加入质量分数为10 g·kg-1柠檬酸钠,凝结抑制效果最好,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溶液、草酸钾、秋水仙碱、任氏液、磷酸缓冲液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噻孢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的抑制作用很小。按1:2:2的用量加入10 g·kg-1柠檬酸钠,可更有效抑制冷藏血淋巴解冻时的凝结。新鲜血淋巴采集时按V(血淋巴):V(抑制剂):V(苯基硫脲)=1:2:2的用量加入抑制剂,6 h后观察表明:10 g·kg-1柠檬酸钠的凝结抑制效果最好;任氏液、磷酸缓冲液、柠檬酸-磷酸氢钠缓冲液处理的血淋巴,有少量沉淀;其余4种药剂处理的血淋巴均有大量沉淀和凝块产生。用柠檬酸钠处理桑天牛成虫血淋巴,可有效抑制其血淋巴的凝结。表 7 参14  相似文献   
40.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