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百合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卷丹、麝香百合品种富田和离体鲜切花的花蕾为材料,比较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CTAB改进法和SDS改进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改进法能有效去除多糖,提取的RNA中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两倍,OD260/OD280值介于1.7-2.2之间,卷丹RNA得率为132.52μg/g,富田RNA得率为186.88μg/g。进一步用SDS改进法分别提取富田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雌蕊、叶和茎的RNA,同样可以获得完整的纯度高的RNA,其中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两倍,OD260/0D280值介于1.7~2.2之间,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百合各个组织RNA的提取。经RT—PCR获得了花发育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说明用SDS改进法从百合中提取的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性强,完全适合于百合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方百合鳞茎快速增长的组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栽培品种‘Sorbonne’和‘Siberia’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蔗糖、6-BA、IAA、PP333及活性炭(AC)的添加浓度对组培苗小鳞茎增重和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80g/L蔗糖浓度有利于‘Sorbonne’和‘Siberia’组培苗小鳞茎增重;6-BA浓度为0.2mg/L、IAA浓度为0.5和1.0mg/L时‘Sorbonne’和‘Siberia’组培苗小鳞茎平均直径增加最大,分别为120.7%和138.0%;PP333浓度达3.2mg/L和1.6mg/L时,‘Sorbonne’和‘Siberia’的组培苗小鳞茎平均直径增加最大,分别达到505.7%和211.3%;AC浓度达到2.0g/L时‘Sorbonne’试管苗小鳞茎平均直径增加最大,浓度达到4.0g/L‘Siberia’组培苗小鳞茎平均直径增加最大,分别为194.7%和220.3%。  相似文献   
13.
岷江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岷江百合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岷江百合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 buffer、1.25 mmol/L Mg2 、0.4 mmol/L dNTPs、0.6 μmol/L引物、0.5 U Taq DNA聚合酶、20ng模板DNA.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0 s,52.8℃退火45 s,72℃延伸1min 30s,共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该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岷江百合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 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 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 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 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 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 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 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 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 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 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 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 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织Ca2 荧光强度在不同壁层组织中分布均匀;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壁中层细胞Ca2 荧光最强,绒毡层细胞次之;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呈解体状态,Ca2 荧光最强,并保持到二核花粉时期直至绒毡层完全消失,但此时花药纤维层发育形成,表现出较强的Ca2 荧光.花药组织中Ca2 分布动态显示出Ca2 由外而内流动的迹象,而且细胞内游离Ca2 分布特征与花粉发育过程的重要转变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宜昌百合、泸定百合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压片法对重庆金佛山的宜昌百合与四川宝兴的泸定百合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为两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4,核型类型均为3B型,核型公式均为2n=2x=24=4m(2SAT) 10st(2SAT) 10t.2个种均在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有居间随体,但另一对随体位置有差异.宜昌百合核型不对称系数80.91%,泸定百合不对称系数为78.72%.宜昌百合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百合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15条引物扩增出150条谱带,均为多态谱带.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野生种基本分为2个类群,与形态分类的百合组和卷瓣组基本相符;宜昌百合与岷江百合亲缘关系较近.栽培品种分为2个类群,东方系为一个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为另一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比东方百合距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更近.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百合属植物的组间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百合是世界著名的五大鲜切花之一,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十分畅销,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百合的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花药产生的大量花粉污染花瓣和衣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手工摘除花药的方法,此法费时费力,不仅增加了切花的成本,而且也降低了百合的商品价值和观赏性。因此,市场迫切需要无花粉或少花粉的百合品种。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亚洲百合无花粉分离群体的SRAP标记特征,筛选与无花粉性状相连锁的SRAP标记,为培育观赏性好、无花粉污染的百合新品种提供依据。试验以亚洲百合‘H08-03’(♀)与‘Pollyanna’(♂)杂交获得的F1代分离群体为试材。其中,‘Pollyanna’的花粉量正常,编号‘H08-03’的材料无花粉,F1代中有花粉子代和无花粉子代个数分别为54和51个基因型。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的Mg2+、d NTPs、Taq酶、引物和模板DNA等5因素进行4个水平的优化试验,结合正交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影响反应较大的几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确定最为合适的PCR反应各因素的浓度。之后对两步退火温度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亚洲百合SRAP-PCR最佳的反应体系。应用建立的SRAP体系,结合BSA法,针对无花粉和有花粉基因型分别混池,对该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在无花粉池和有花粉池之间筛选272对SRAP引物组合,以期找出两基因池扩增存在差异条带的引物。将扩增存在差异的引物对用于群体的单株验证,验证该引物对在打开基因池后于分离群体单株间是否存在上述同样差异。若存在同样差异,对其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经正交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Mg2+、Taq酶、模板DNA三个因素对亚洲百合SRAP-PCR反应影响较大,对其进行单因素梯度实验后,最终确定了亚洲百合SRAP-PCR最佳的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模板DNA约100 ng,1×PCR Buffer,3.5 mmol·L-2Mg2+,0.6 mmol·L-2d NTPs,上下游引物各0.5μmol·L-2,Taq酶3 U,不足部分以dd H2O补足。PCR反应程序的两步最适退火温度第一步为35℃,第二步为53℃。应用建立的SRAP体系,对272对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终筛选出53对扩增多态性丰富且稳定的引物对。53对引物中获得了与无花粉性状连锁的SRAP标记3个,分别是EM2/ME3、EM2/ME9和EM17/ME14。并成功对EM2/ME3标记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得到了该片段376 bp的碱基序列。该标记可用于亚洲百合无花粉性状的早期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8.
杉木子叶和下胚轴的器官发生与体胚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杉木实生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起始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TDZ、苗龄等因素对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6-BA、TDZ及苗龄对子叶和下胚轴不定芽发生和体胚发生均产生显著影响.DCR+6-BA 1.0mg/L+TDZ 0.003mg/L+NAA 0.1mg/L是子叶和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发生及下胚轴诱导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DCR+6-BA 1.0mg/L+TDZ 0.002mg/L+NAA 0.1mg/L对子叶诱导体胚最有效;不定芽在DCR基本培养基中可有效伸长;1/4MS+IBA 0.2mg/L+NAA 0.1mg/L可有效诱导不定芽生根.  相似文献   
19.
20.
席梦利  潘梅  施季森  徐进 《园艺学报》2012,39(3):533-537
 为了获得百合花发育相关的B功能基因LLGLO1在调控百合花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以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未开放的花蕾为试材,以LLGLO1基因的特异片段为探针,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对LLGLO1基因在花发育各个阶段的时空表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LGLO1基因在外轮花被、内轮花被、雄蕊和心皮等4轮花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随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变化。长度2.0和3.0 cm的花蕾中LLGLO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0.5和1.0 cm的花蕾,说明随着花器官的发育成熟,该基因在各轮花器官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