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伴随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通过电视、电脑等可视媒体的宣传、介绍,以及农村中外出打工年轻人眼界的不断开阔,我国广大农民家庭无论是对旧房进行改造或是建造新房,也都要像城市家庭一样对房屋进行装饰装修,购置增添新家具,这当然是一件大好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超级杂交中稻父本9311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9311/野生稻∥9311)BC4F3群体中选择分别携带纯合野生稻增产QTL yldl.1和yla2.1及同时携带yldl.1和yla2.1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各5株与培矮64S测交配制15个杂交中稻组合,以两优培九为对照,研究野生稻增产QTL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15个携带野生稻增产QTL组合的理论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增产16.41%;有14个组合的实测产量高于对照,增产组合比例为93.3%,平均增产7.14%。从产量结构看,野生稻增产QTL主要是通过有效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实现增产。说明野生稻增产QTL在改良9311的杂种中得到表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重要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后将野生稻高产QTL导入优良晚稻恢复系测64-7及中稻恢复系9311和明恢63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选择相结合,育成了Q611等携带野生稻高产QTL yld1.1和yld2.1的新恢复系.经测交鉴定,Q611所配组合表现出强大的产量优势,说明野生稻高产QTL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重要的育种价值,同时也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同形可育株的成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形可育株是指与光温敏不育系株叶穗粒形态基本一致、生育期相近,在各种光温条件下花药均能正常散粉、结实正常的可育杂株.因其从形态、株高、生育期等方面都难以辨别,给两系亲本繁殖和制种生产带来繁重的除杂任务和损失.通过对Y58S同形可育株的遗传研究和分子检测分析,认为同形可育株由串粉、回交及人工非主观选择而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立固定原原种繁殖基地为主要措施的防控对策,防止同形可育株的产生,从而确保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高纯、高效.  相似文献   
15.
以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及其杂交组合Y两优1号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部分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等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构建。聚类分析表明,18个供试水稻品种的遗传相似度为0.672-0.945;利用筛选到的RM164、RM18和RM258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14条多态性片段初步构建了18个供试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具有特异性,可互相鉴别;引物RM164可在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两优培九中扩增出父母本的互补带型,从而可鉴别其杂交种子中混杂的母本杂株。  相似文献   
16.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单产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理想株型的概念、株型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型的株型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型的主要塑造途径,对水稻动态理想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连续十三年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全国首个设立"休渔放生节"的城市,休渔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相关专项调研和调查资料,总结了惠州市执行休渔制度的做法和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特征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58S是新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广适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为了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采取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培矮64S相比,Y58S在有关农艺性状、抗逆性、开花习性、光合作用特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于配制广适性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0.
对同期抽穗的再生稻与主季稻源库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库特性方面:再生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少于主季稻;再生稻的每穗粒数仅相当于主季稻的1/3-1/2。源特性方面:主季稻的LAI为再生稻的6-7倍;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流特性方面:再生稻成熟期单株总干重为主季稻的25%-35%;无论是主季稻还是再生稻,超级杂交稻组合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均高于对照汕优63;主季稻及再生稻的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单株总干重呈正相关。源库关系方面:再生稻的粒叶比是主季稻的2-3倍;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且增源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