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变化与甘蔗茎尖褐变的关系,为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机理研究及解决褐变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酚类物质(绿原酸、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在茎尖组织褐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第3~6d褐变严重,褐变率增加量在第6d达峰值(16%),之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培养后0~12d,正常生长和褐变的甘蔗茎尖均检测出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4种酚类物质.接种当天4种多酚物质含量均最高;接种后3~6 d,褐变现象严重,褐变率迅速增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其中与表儿茶素含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25.[结论]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而表儿茶素为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2.
不同保水剂理化特性和吸失水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保水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从不同保水剂的pH、电导率、吸水倍数、供水能力和平衡时间等指标综合评价不同来源保水剂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剂在吸水过程中的nH值和电导率差异较大,同一种保水剂在不同时段内的pH值和电导率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不同保水剂充分吸水后,保水剂的吸水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吸水倍数相差4倍左右;不同保水剂充分吸水后,其供水能力差异显著,释放水分的速度及最后完全释放出水分的时间也大不相同.因此,建议在生产和使用保水剂时,应综合考虑保水剂的理化特性和吸失水能力等指标.  相似文献   
23.
不同生物质来源生物炭品质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影响生物炭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选用8种不同生物质材料,在3种温度下制备并获得24种生物炭材料(Y1~Y24),测定16项相关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样品每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评价分值。对16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生物炭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对生物炭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24种生物炭16个品质指标经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910%,第1公因子以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H贡献率较大,达到31.090%,第2公因子以比表面积和孔容贡献率较大,达到19.878%,第3公因子以H原子含量贡献率较大,达到12.819%,第4公因子以磷、钾含量贡献率较大,达到7.479%,第5公因子以NH4+-N吸附量贡献率较大,达到6.643%。【结论】因子分析方法可以作为评价生物炭品质的方法,根据因子分析评价方法,确定影响生物炭品质最关键的因子是化学性质因子(C含量、C/N比、C/H比、pH、CEC)、物理性质因子(比表面积和孔容)、活化能量因子(H原子含量)、营养因子(P和K含量)和氨态氮吸附能力因子。  相似文献   
24.
番木瓜幼叶原生质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番木瓜幼叶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条件。【方法】以20~30日龄番木瓜无菌苗幼叶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纯化离心速度(500~1500rpm)及离心时间(6~10min)进行探讨。【结果】随着酶解液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含量的提高,番木瓜原生质体产量逐渐升高,而其活力逐渐降低,其中以为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组合的效果较好,解离时间以8h为宜。随着酶解液中甘露醇浓度的升高,原生质体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55mol/L时达到最大(2.48×106个/gFW)。在悬浮纯化原生质体时,以1000rpm离心6~8min的效果较好。【结论】适宜原生质体分离的酶解液为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25mmol/LMES+0.55mol/L甘露醇,最适酶解时间为8h;在原生质体纯化时,使用1000rpm离心6~8min,有利于获得产量及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25.
砷与氟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砷与氟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测试方法,以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为试验生物,分别研究了砷与氟单独及共存时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砷对隆线溞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50 mg/L、3.16 mg/L、2.2...  相似文献   
26.
乙烯利对甘蔗叶片结构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抗旱性有差异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GTll)(抗旱性中等)和新台糖20号(TT20)(抗旱性较强),在5叶期叶面喷施100mg/L乙烯利,取7~19叶。用解离法分离出叶片表皮和叶肉细胞。对气孔器、叶片表皮长细胞侧壁相互嵌合情况和叶内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气孔器分化的影响因品种而异:GT11表现出先抑制(7~9叶)后促进(9~19叶)的作用。TT20则表现促进作用(7~19叶)。乙烯利对叶片表皮细胞侧壁相互嵌合情况和叶内细胞形态的影响与气孔器的变化一致。叶片结构变化的这种协调一致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另一方面可提高保护组织的保护能力,两者均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耐热型西番莲品种‘钦蜜9号’花器官发育进程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测定其花器官表型性状、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结果发现,‘钦蜜9号’花器官发育进程可分为:现蕾期-花冠发育期-雌雄蕊发育期-裂蕾期-开花授粉期-谢花期,时间持续25-27d,开花时间为下午13︰00-15︰00,单花开放时长约24 h,开花前3 d左右(花药即将开裂时)至裂蕾时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数量为7.94x105个/花药,活性为90.11%,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型,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这些特征为‘钦蜜9号’在35℃以上高温还能正常开花并结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8.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番木瓜长圆开型两性花的花器官发生和分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关系。结果发现,番木瓜两性花的发育方式属于向心式,花部各器官由外向内依次分化发生。发育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冠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花芽分化启动的时间非常短,在外部形态直径小于0.4mm左右时,花芽已开始分化。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花粉粒成熟时,大孢子才处于球形胚或心形胚阶段。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对两性花的花期和花性调控的时间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