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玉米不同朝向叶片原初光化学反应日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晴天条件下玉米不同朝向叶片原初光化学反应的日变化。上午朝西叶片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PSⅡ最大量子效率(φPo)下降快,光抑制较严重;下午朝东叶片的光抑制相对较严重。一天中两组叶片的K相可变荧光占Fj-Fo振幅的比例(Wk)先上升后下降,朝东叶片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几乎没有变化,而朝西叶片的Ψo先下降后上升,表明不同朝向叶片PSⅡ受体侧和供体侧受到的伤害不同。从单位面积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DIo/CS,DIo/RC)的日变化看出,上午朝西叶片过剩的激发能较多;下午朝东叶片过剩的激发能较多。与φPo相比,由JIP-test导出的其他参数如PIABS,能更好地反映光抑制的程度。且叶片的朝向不同对光抑制日变化的影响不同,在研究光合机构光抑制的日变化时,要注意叶片朝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2.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态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适宜条件下不同类型高产玉米品种都能发挥高产潜力.高产条件下覆膜作用不明显,在产量水平较低的德州覆膜增  相似文献   
203.
我国1950 s~1990 s期间主要推广玉米品种(Zea mays L.)根系活力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可用高斯模型作较好地模拟,根系活力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籽粒灌浆期(播种后67~74天)达到高峰;上层(0~20 cm)根系活力高于下层.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活力增强,在40~100 cm根层和生育后期更为突出.对根系生长的高斯方程  相似文献   
204.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高油玉米为普通玉米单交种授粉来达到增产和提高普通玉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组合。所筛选出的3个组合(SN3×HO115、SN3×HO298、SN98-1×HO298)中,与普通玉米自身相比较,子粒产量分别提高1 457.6、1 465.1和1 363.1 kg/hm2,油产量分别提高296.1、323.3和300.8 kg/hm2,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296.0、15.6和389.6 kg/hm2。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及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大田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5.
为了筛选对地下害虫金针虫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各复配组合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因子法筛选出共毒因子大于20复配组合,然后进一步细化配比,利用共毒系数法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最佳复配组合。其中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比有28组。氯虫苯甲酰胺与毒死蜱、氟虫腈、硫双威、噻虫胺、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按2:1、3:1、15:8、15:2、3:4、1:2、3:11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78.41、185.44、208.10、155.16、149.55、138.98、309.22。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嗪按11:2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98.45。联苯菊酯与硫双威、噻虫胺按1:2、1:5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15.69、337.94.  相似文献   
206.
错株增密种植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增密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往往会造成群体郁闭,光能利用率下降。因此,本研究探索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削弱增密后对植株产生的负面效应。【方法】试验于2018和2019年,以登海60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67 500株/hm2、82 500株/hm22种密度,以常规对株种植为对照,研究错株种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探明错株种植与密度的互作机理,提出高产夏玉米适宜的种植模式。【结果】增密降低了群体整齐度,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光合关键酶活性在高密度下随生育期推进降幅更大,表明增密会使叶片衰老速率增大,不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错株种植模式下群体整齐度提高,茎叶夹角增大,叶片更为平展,光能截获率增大,Pn、光合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增大,进而显著提高了产量,错株种植较对株种植2个品种平均增产3.8%—6.1%。错株种植在保证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削弱了群体内个体植株间对光温资源的竞争,保证玉米个体发育潜力的充分发挥,使玉米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结论】错株种植能显著改善群体冠层结构,优化群体的光照条件,增强其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认为,82 500株/hm2密度条件下错株种植的模式表现最好,可为创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7.
高温胁迫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寒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玉米科学》2019,27(5):109-115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素之一。近年来,玉米生育期间高温天气发生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增长,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日趋严重,已经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生理生化机理并制定防御措施,对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高温胁迫对玉米根系、叶片、雌雄穗发育、子粒灌浆、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等6个方面的影响,为深入了解高温胁迫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机理、制定应对高温胁迫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8.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育期内光照不足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加了全球粮食生产和营养安全的风险。本文从光合性能、养分吸收特性、籽粒形成与灌浆特性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弱光胁迫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弱光降低了叶片捕光能力,基质和基粒类囊体结构解体,相关酶活性降低,光系统受到损伤,碳同化能力降低,进而抑制根系发育,影响根系形态和功能,不利于养分吸收和代谢。由于营养供应不足,雌、雄穗发育受阻,花粉和花丝的形态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小花受精率低,穗粒数降低。弱光条件下,胚乳细胞数量——“库”容量降低,胚乳传递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内源激素平衡被打破,蔗糖-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下降,茎节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减少,物质转运和转化能力降低,导致淀粉充实状态差,粒重降低。因此,为缓解弱光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亟须创建系统评估耐阴品种的指标,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快培育出高光效耐阴新品种,采取增施氮肥、去除顶部叶、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栽培措施提高产量。未来研究需要注重根冠协调,深入探讨弱光胁迫的作用机理,为玉米抗逆增产关键技术的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9.
陈静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22,(6):1502-1515
为探究叶面喷施甜菜碱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作用,于2019—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选用京农科728 (Jingnongke 728, JNK)和登海618 (Denghai 618, DH)作为试验材料,设6月5日(early sowing date, E)、6月15日(normal sowing date, N)和6月25日(late sowing date, L) 3个播期,拔节期(V6)和大喇叭口期(V12)两次叶面喷施10 mmol L–1甜菜碱(leaf-spraying glycine betaine, GB)、等量清水(control check, CK)两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相比,JNK和DH喷施甜菜碱后的产量增幅分别为3.05%~12.81%和2.08%~7.83%。较对照处理,2019年,JNK品种3个播期(E、N和L)甜菜碱处理的总小花数,分别增加5.09%、4.70%和2.27%,DH品种变化不显著; 2020年DH品种分别增加8.28%、3.95%和4.81%, JNK品种变化不显著; 2个品种2年穗粒数的增幅为0....  相似文献   
210.
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内源激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影响,试验以登海518 (Denghai 518, DH518)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处理(N0)、少量施氮(N1:N 129 kg hm-2)、适量施氮(N2:N 184.50kg hm-2)和过量施氮(N3:N 300 kg hm-2) 4个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Tmax)逐渐缩短,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增加,籽粒灌浆活跃期(P:the active grain filling stage)延长,同时脱水速率增快,籽粒灌浆特性改善,最终籽粒干重增加,产量显著提高,但过量施氮,籽粒灌浆受到不良影响,产量降低。在籽粒内源激素含量达到峰值时, N2处理的吲哚-3-乙酸(IAA)含量较N0处理2年分别显著增加66.35%、88.99%,玉米素核苷(ZR)含量2年分别显著增加7.45%、14.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