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和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TO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 P<0.001),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TOC和TN具有同源性。根据对δ13C和C/N的综合分析表明,贝类生物沉积、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和土壤有机质是桑沟湾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采用三元混合模型估算得到贝类生物沉积贡献率为67.52%,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为26.47%,海带贡献率为5.97%。研究表明,海洋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碳埋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9月(夏季)和11月(秋季)青岛市文昌鱼(Branchidermus fasciatus)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溶解无机氮(DIN)平均含量夏季高于秋季,NO_(2-)N、NH_(4-)N平均含量分别是秋季的1.98倍、1.44倍,而NO_(3-)N和PO_(4-)P平均含量低于秋季,分别是秋季的88.8%和47.6%。夏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秋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劣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夏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趋势大致呈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趋势;秋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呈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夏季N/P比值略高于Redfield比值,而秋季N/P比值较低于Redfield比值,DIN相对缺乏。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2017年保护区海域夏季和秋季营养水平较低,均属于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3.
为了丰富高原地区南瓜的种植种类,给当地提供更多的消费和种植选择,本文对引进的28个南瓜品种进行果实性状、产量、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栗子、味皇4和喜洋洋的综合表现较好,单果大小适宜,果形美观,产量高,适合西宁地区推广种植;坂田贝贝1号和坂田贝贝3号产量虽较低,但营养品质综合性较高,可根据特定需求种植;其他参试品种表现一般,可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64.
4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沿江地区偏重至大发生,成为影响油菜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同时,由于菌核病在沿江地区大范围内对常用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及其混配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致使其防治效果显著下降,高抗地区有的甚至失去活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为了进一步筛选对抗性油菜菌核病有效药剂,明确其防治菌核病切实可行的用药次数以及药剂不同剂量的防病效果,我们于2005年4月,在通州市农科所油菜田里进行了4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及应用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5.
<正>22%噻虫·高氯氟ZC是先正达公司生产的一种新药药剂,为了探索噻虫·高氯氟与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Break Thru S240助剂不同剂量混用对小麦穗期蚜虫防治的田间试验效果,我们受德国德固赛公司的委托,2013年5月进行了噻虫·高氯氟与助剂混用防治小麦穗蚜筛选田间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22%噻虫·高氯氟ZC(先正达公司生产),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先正达公司生产),Break Thru S240助剂(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芸苔素内酯水溶液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表明芸苔素内酯水溶液对调节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7.
通过田间多种药剂、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时间、不同药次数试验,收集各处理小区的稻谷、稻草、土样,在室内对稻谷糙米中的农药残留量、降解动态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大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直接与施药时间,农药品种、施药频数密切相关,残留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毒死蜱>吡虫啉>敌敌畏,从而为无公害优质米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中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对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分析即可以分析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频率特征,同时能够清晰地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强弱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日照长短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且还能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主要周期。以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为例,通过分析表明: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具有8年和22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69.
特异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树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6个茶树资源EGCG含量变幅为1.39%~11.77%,平均含量6.18%,高EGCG含量(≥10.00%)的特异茶树资源有5份,即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结论]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5个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70.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