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以SRAP和EST-SSR标记分析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192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能很好地揭示品种间遗传关系;在31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的270个等位基因中多态性占62.08%,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5.45个;25对SSR引物扩增的136个等位基因中56.28%呈多态性,平均每对检测引物产生3.04个。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192份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阈值为0.75时类群Ⅰ又可分为6组,表明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我国南部地区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i=2.572)较中部(Hi=2.117)和北部地区 (Hi=2.114)丰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芝麻种质资源,并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所有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遗传模型不同。同时,各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变化较大,而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环境中变化相对较小,表明环境对数量性状主基因的表达影响大,对多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影响。对环境间差异较大性状的研究和选育,要在多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泗棉3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泗棉3号农艺性状优良,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利用基因工程导入外源基因进行直接改良,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品种或育种材料。以陆地棉泗棉3号的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转化体系,得到了大量的转基因植株。泗棉3号的出愈率和分化率显著高于模式品种Coker 312,同时它出现分化中心的主要形态不同于Coker 312,其胚性愈伤组织主要来源于两类初生愈伤组织。对泗棉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GUS检测,以及对再生植株叶片进行PCR检测后,阳性植株嫁接于温室。在温室用2 063.98 μmol L-1的卡那霉素点涂叶片检测nptⅡ基因的表达和取叶片进行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检测,同时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成功地整合到泗棉3号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4.
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 1 9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对 1 6个品种的抗、感反应 ,可以将大丽轮枝菌划分为落叶型和非落叶型两个基本类群。在落叶型类群中 ,根据 8个落叶型菌株在 R0 2、R0 4、R0 5、R0 6、R0 8、R0 9、R1 1、R1 4等 8个陆地棉品种上的综合抗、感表现首次将其分为强致病力 ( XS4为代表 )、中等偏强致病力 ( T9为代表 )和中等致病力 ( VD8为代表 ) 3类。通过对 R0 5、R0 6、R0 8、R0 9、R1 1、R1 4等品种的抗病鉴定 ,可以有效地把原产于江苏南通的落叶型菌株 VD8和原产于美国的落叶型菌株 T9相互区分开来。在非落叶型类群中 ,利用 R1 5、R1 4、R1 3、R1 0等 4个陆地棉品种 ,可以鉴别出 XJ4、XJ1、AY、VD40 4、VD32 6、LY、BP2等 7个菌株的致病基因不同 ,并将其分别定名为 1~ 7号小种。陆地棉 R0 1能抗所有试验用菌株。陆地棉 R1 2能有效地鉴别出强致病力菌系 ,该品种在鉴别强致病力菌系菌株方面有特异作用  相似文献   
45.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花蕾是kohel(1973)最先鉴定出的一种突变性状,它受一对隐性基因ob的控制。开放花蕾植株现蕾后不久,柱头就露出,而雄蕊仍被花瓣包裹在花冠内,直到开花才露出散粉。Rhyne(1979)在海陆杂交F_2代也观察到有开放花蕾的植株,并通过小群  相似文献   
46.
对3个三体(Ftr-2,Ftr-4和Ftr-5),两个四体(Fte-4和Fet-5)成熟胚囊结构的胚胎学观察以及秕子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所有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胚囊败育,但不同的材料胚囊败育时期不同,Ftr-2和Ftr-5胚囊败育主要发生在双核胚囊期以前,Ftr-4,Ftr-5和Fte-4各时期都有一定的败育率。胚囊败育是造成Ftr-2和Ftr-5雌配子传递率低的主要原因,Ftr-4雌配子传递率低是胚囊败育和幼胚败育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朱协飞  王鹏  司占峰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17,43(12):1784-1790
棉花产量分为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其中高皮棉产量总是育种的首要目标。皮棉产量由单株铃数、衣分、单铃重等因素组成。其中衣分在各因素中的遗传率最高,同时也是产量育种中重要的选择指标。育种中利用分离群体对单株铃数、铃重等产量性状选择受环境影响较大。利用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进行铃数、铃重等产量性状的定位,定向改良产量性状,是棉花分子设计育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陆地棉TM-1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7124为非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陆地棉背景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并在7个环境的田间试验下,鉴定了它们的产量表现,定位了28个与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籽指相关的QTL。其中,在Dt亚组染色体上鉴定出的产量性状QTL多于在At亚组染色体上鉴定出的。28个QTL中,加性效应为正的16个,加性效应为负的12个,表明海岛棉不同的导入片段效应不同,有的片段可以提高陆地棉产量,有的则降低陆地棉产量。在6个环境下,导入系IL008(特征标记NAU2573和NAU3576)的衣分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TM-1,因此IL008可以应用于棉花分子育种,定向改良陆地棉的衣分。  相似文献   
48.
我国发现的4个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发现的4个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洞A(msc_1)、1355A(msc_2)、阆A(msc_3)、81A(msc_7)都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洞A、阆A、81A 3个不育基因与国外鉴定定名的ms_1、ms_2、ms_3都是非等位的,因此,这是3个新的棉花雄性不育基因,作者建议把这3个新的不育基因符号分别定名为ms_(14),ms_(15),msc_(16)。msc_2可能是ms_2的等位基因。ms_(14),ms_(15),ms_(16)分别独立于用于连锁测验的标志基因。通过比较国内外鉴定定名的显性核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资料,表明我国鉴定的洞A_3(Msc_4)、新海A(Msc_5)、军海棉(Msc_(?))和Ms_4,Ms_7,Ms_(10),Ms_(11),Ms_(12)可能也不同,因此作者也建议暂时把Msc_4,Msc_5,Msc_6 3个显性桩不育基因重新命名为Ms_(17),Ms_(18),Ms_(19),以便于上述基因定名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49.
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问题迄今尚未获得肯定的结论。据作者等估计,这可能和寄主(棉株)和寄生物(黄萎病镰刀菌)之间的关系、黄萎病菌不同菌系间的互作以及影响抗性鉴定的正确性等问题有关。为此,必须创设有利条件,使寄主和病原菌间的关系得以充分表现;必须了解病原菌菌系间的互作,寄主必须有较大的群体。这一切都是为了寄主和病原物问的关系得以充分体现,为抗性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抗性遗传研究宜用单菌系接种,并且宜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遗传方式同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得到比较确切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泗棉3号理想株型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了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RIL群体,研究棉花高产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对该群体的株型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最适模型都是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同时,株型性状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用2523对SSR引物,进行双亲的多态性检测,有62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65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5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为3个株高/果枝长度比的QTLs,以及株高、果枝长度的QTLs各1个,这些QTLs都是在2个环境中或以2个环境平均数检测到的。单标记分析,还检测到9个稳定可靠的株型性状的QTLs。检测到的QTLs和筛选到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株型性状的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