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旨在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及受体FGFR2和FGFR3在小鼠胚胎期毛囊形成期的表达情况,了解FGF20及受体FGFR2和FG-FR3在小鼠毛囊形成期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胚胎期13 d (E13)至18 d (E18)小鼠背部皮肤中FGF20、FGFR2和FGFR3 mRNA及蛋白的差异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GF20蛋白和FGFR3蛋白E13在表层细胞微弱表达,E14主要表达在表层细胞,且在基底层细胞也有微弱表达,E15主要表达在基板和表层细胞,E16强表达在毛钉与表层细胞,E17和E18主要表达在表层细胞和未成熟的毛囊;FGFR2蛋白在表层细胞、基底层细胞、基板、毛钉、未成熟的毛囊等处均有表达,且E18强表达在表层细胞和未成熟毛囊;RT-PCR及Western blot数据分析结果显示:FGF20 mRNA及蛋白在E16相对表达量最高;FGFR2 mRNA及蛋白在E13相对表达量最低,E18相对表达量最高;FGFR3 mRNA及蛋白表达趋势和FGF20相似。研究结果提示,在毛囊形成期,FGF20可能通过与FGFR3结合从而参与毛囊的诱导和激活,促进毛囊形成并决定其生长方向。FGFR2可能在毛囊形成过程调控表层细胞增殖,促进毛囊形成,诱导毛囊进入第一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2.
将培养48h的鸡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第1组为对照组,第2~5、6~9和10~13组分别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2、4、8、16mg/L,继续培养24h后检测上清中AKP、AST、ALT、γ-GT和LDH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以硫酸铜形式添加铜2~16mg/L、以氧化铜形式添加铜8~16mg/L和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16mg/L,培养基质中γ-G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氧化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氧化铜组AL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8mg/L时,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纳米氧化铜组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氧化铜组(P〈0.05),氧化铜组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随铜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基质中铜达到2mg/L时,纳米氧化铜比硫酸铜、氧化铜更有利于肝细胞生长,纳米氧化铜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损害作用低于硫酸铜和氧化铜。  相似文献   
13.
以漳河流域岳城水库为例,选取30场实测洪水过程作为典型洪水,分别从放大方法不确定性和典型洪水不确定性角度,分析设计洪水不确定性时水库极限风险的影响.以水库校核洪水位为极限风险控制指标,在给定调度规则下对不同汛限水位方案进行调洪,得到水库调洪最高水位和防洪极限风险率.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保守情况下可将主汛期汛限水位抬升至132.50 m(提高0.50 m),冒险情况下可将汛限水位抬升至134.00 m(提高2.00 m).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对杭嘉湖平原苔藓植物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了浙江藓类植物新记录陈氏藓属(Chenia)及陈氏藓[Chenia leptophylla(C.Müll.)Zand.];对陈氏藓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和图示;对其在世界和中国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提供了世界和中国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一场波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乳制品的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聚氰胺"事件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对奶制品的质量监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奶制品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FGF7亚家族(FGF7/FGF10/FGF22)在胚胎小鼠毛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选取胚胎期(13~17 d)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胚胎毛囊形成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FGF7/FGF10/FGF2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FGF7/FGF10/FGF22在毛胚细胞、毛钉、球根状毛钉、表皮和真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但FGF7在14日龄的胚胎皮肤中表达量最高,FGF10在15日龄的胚胎皮肤中表达量最高,FGF22在17日龄的胚胎皮肤中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FGF7亚家族3个成员在胚胎小鼠毛囊形成过程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FGF7在毛囊形成的启动阶段即胚胎期第14天发挥主要作用,可能参与指导毛胚细胞的增殖;FGF10在毛囊形成的关键阶段即胚胎期第15天发挥主要作用,可能参与指导毛钉和球根状毛钉的形成;FGF22在毛囊的基本形成阶段即胚胎期第17天发挥主要作用,可能促进毛钉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乳酸菌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袋装青贮的方法,以大力士和牛魔王两个甜高粱品种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全株为原料,分别分为两个组,对照组(CK)不添加乳酸菌,试验组(LAB)添加5×10~6 cfu/g乳酸菌。青贮60 d后开封,对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大力士和牛魔王两种甜高粱抽穗期全株青贮后的粗蛋白质含量较拔节期分别降低了31.59%和58.87%(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升高了274.84%、580.99%(P0.05)。抽穗期植株青贮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拔节期的显著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饲喂价值和体外消化率相应降低(P0.05)。同时,与拔节期青贮相比,抽穗期甜高粱青贮pH显著降低(P0.05),乳酸、总酸含量显著升高10%左右(P0.05)。(2)乳酸菌添加剂对两个甜高粱品种的各时期植株青贮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乳酸菌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添加乳酸菌处理后,大力士甜高粱品种的拔节期和抽穗期以及牛魔王品种的拔节期植株,其乳酸含量均较不添加处理升高了10%以上(P0.05),其总酸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在实际生产中大力士和牛魔王这两种高粱青贮时,选用抽穗期植株并添加乳酸菌会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9.
试验1,选取105羽15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15羽,分别一次性口服三聚氰胺333.33、436.79、572.35、750.00、982.77、1 287.80mg/kg体重和1 687.50mg/kg体重,观察14d,评价三聚氰胺对肉鸡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AA肉鸡口服三聚氰胺的LD50为729.96mg/kg体重,95%可信限为682.08~781.20mg/kg体重。试验2,选取50羽15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羽,试验组肉鸡每日口服三聚氰胺182.49mg/kg体重,累积剂量至5LD50时结束试验,对照组口服等剂量淀粉,评价三聚氰胺对肉鸡的蓄积毒性。试验结束后,对存活肉鸡进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蓄积系数K>5。蓄积毒性试验中存活的鸡一次口服三聚氰胺729.96mg/kg体重后,死亡率达12.5%;对照组肉鸡初次口服三聚氰胺729.96mg/kg体重后,死亡率达52%,两者差异显著(Χ2=8.69,P<0.01)。由此可见,三聚氰胺对肉鸡具有低毒性和轻度蓄积毒性,肉鸡对三聚氰胺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毛囊是皮肤的附属器官之一。有研究表明外胚层发育不全基因(ectodysplasin A,EDA)是毛囊、牙齿和腺体等器官发育所必需的,EDA及其受体EDAR可以参与并调节毛囊不同时期的发育。[目的]探究EDA和EDAR对小鼠背部毛囊形成的作用。[方法]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胚胎期第13~18天背部毛囊形成过程中组织结构特征以及EDA和EDAR蛋白在此期间的表达。[结果]HE染色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天数胚胎小鼠背部毛囊结构有如下变化:细胞排列逐步紧密,层数逐渐增多;皮肤毛胚逐渐凸起,形成基板,并逐步发育成毛钉,进而形成未成熟毛囊。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EDA和EDAR蛋白在表层细胞、基底层、基板、毛芽、毛钉、未成熟毛囊和真皮中均有表达。[结论]EDA可能对毛囊形成的启动有促进作用,且可能促进毛钉的形成和未成熟毛囊的发育;EDAR则可能对表皮的分化有诱导作用,且可能对毛钉的形成和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