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廖玉  张安明  牛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9-594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黔江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最后针对黔江区实际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超  张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7-3849
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频  张安明  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44-3446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计算集约度,分析了黔江区1996~2004年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西自治区农垦局党组围绕“六个针对”开好民主生活会,取得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扎赉特旗作为研究区,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得到研究区2001—2016年植被覆盖度数据,研究其草原退化整体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极低覆盖和低覆盖植被面积不断增长扩大,年均增长分别率为12.29%和3.13%;中覆盖从面积由增长转为面积减小,年均增长率为-4.63%;高覆盖和极高覆盖植被面积一直在减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9%和-4.8%;坡度≤5°的地区退化率较高。气象、海拔和坡向因子宏观上决定植被的分类和密集程度,但由于研究区人地关系复杂,草原退化主要以人口密度和牲畜密度较为集中的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生态安全的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黔江区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426 9上升到2012年的0.586 2,土地生态安全级由"较不安全"上升到"临界安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还有待改善,需要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2)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级上升到"较安全"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达到0.748 9;(3)从优化结果看,农用地中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中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有所减少。研究结果对黔江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划定生态红线对遏制生态环境退化、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空间技术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水体5个指标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分为9类生态系统类型,选取11个指标衡量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根据生态敏感性结果和生态服务价值结果共同划定土地生态红线。结果表明,江津区土地生态红线面积为1 091.30 km~2,占江津区总面积的33.9%。土地生态红线的划定可为三峡库区县域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为实现城市有序合理增长,基于精明增长理论和夜间灯光数据,以重庆市主城片区为例,通过对区域生长算法的改进,将重庆市主城片区夜间灯光影像分割为灰度值阈值为10~80的8幅图像,利用图像减法运算并加以二值化处理,找出建设用地现状中可挖潜点,得出城市扩展区可挖潜点较多。结合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预测结果符合《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要求,2019年主城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为5 707.5 hm~2,其中北部3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为3 514.88 hm~2,占比达61.58%,空港、龙兴、水土、蔡家、悦来等地将是主要增长点。最后提出以可挖潜点分摊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的建议,以提高区域用地效益和城市建设质量,保护土地存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