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地类型不同土层(A:0~15 cm,B:15~35 cm)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物理性黏粒(<0.01 mm)含量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相近,均较大,常绿阔叶林较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大,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近,均较小;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毛管持水量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pH值逐渐增加,但均处于较强酸性水平,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针叶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总体上分别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13.
以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及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微量元素及土壤氮磷钾、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探讨其吸收关系.结果表明,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种植白芨土壤氮素营养低,磷素营养适中,钾素营养较高;种植2年时白芨块茎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而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Mn>Zn>Ni;白芨块茎对土壤微量元素富集能力随种植年限先增强后减弱;白芨块茎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区域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中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与茶叶品质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值为1.00~1.21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为51.89%,土壤毛管持水量平均为32.78%,鸟王茶产地土壤物理性状适合于茶树生长.土壤pH值为4.70~5.27,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分别为21.43~51.25、5.78~28.02、29.38~116.24mg/kg,而速效钾素含量中等,为85.79~113.80 mg/kg.土壤颗粒组成中粗粉粒含量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明确白及栽培的适生土壤环境,为白及人工栽培的土壤环境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态与化学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水平,并探讨影响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制约因素。[结果]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pH为7.65~7.99,有机质为26.86~280.58 g/kg,全氮为1.55~14.44g/kg,全磷为0.47~0.99 g/kg,全钾为1.89~19.52 g/kg;碱解氮为99~641 mg/kg,有效磷为2.40~18.75 mg/kg,速效钾为70~122 mg/kg;有效铜为0.45~1.70 mg/kg,有效锌为0.83~14.66 mg/kg,有效铁为11.80~119.85 mg/kg,有效锰为24.88~52.55mg/kg。[结论]适宜白及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对土壤微量元素铜和锰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与土壤微量元素锌及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白及人工种植过程中,选择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丰富的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更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出鸟王茶产量及品质比较稳定的优良单株,为进一步选育高产优质鸟王茶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鸟王茶3个主要的栽培叶片外观表现型为对象,研究鸟王茶叶片外观表现型种类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对不同采摘季节鸟王茶矿质元素、儿茶素、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讨论不同叶片外观表现型和采摘季节下鸟王茶的产量及...  相似文献   
17.
贵州草海耕地土壤与农作物中DDTs和HCHs残留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6μg·kg-1和0.08~39.77μg·kg-1,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种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残留量差异显著,HCHs含量最高的是玉米,DDTs和Σ(DDTs,HCHs)最高的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中HCHs和DDTs残留的风险系数均为1.1,属于低度风险,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的安全指数IFSC均小于1,DDTs和HCHs残留量对三种农作物安全影响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刺梨系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单瓣缫丝花或缫丝花,刺梨果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食用价值。目前,对刺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刺梨的果实上。刺梨作为贵州省民族药,刺梨果、根、叶具有药用和食用双重属性。该文以刺梨的根、花及叶3个部位为研究对象,综述刺梨根、花及叶在营养成分、药效成分、矿质营养及氨基酸等品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刺梨根、花及叶下一步在品质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为刺梨根、花及叶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药材GAP栽培行业标准,从玄参的生物学特征,品种选育、选地整地、施肥和繁殖方法的栽培技术,到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的田间管理以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分析探讨了GAP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玄参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目前关于药用植物白及施肥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的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时期等对白及的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出药用植物白及高产高质的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关于白及施肥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应深化关于白及施肥的研究,开展白及专用肥和缓控释控肥的研发,并大力发展有机肥的施用,同时应运用科技手段,逐步建立关于药用植物白及科学的施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