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2篇
  5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限量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阶段植株的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西农‘979’小麦为试验材料,试验采取3个灌水水平即W1,W2及W3,分别为2 400 m3·hm-2、1 800 m3·hm-2和1 200 m3·hm-2。施磷设4个水平即F1、F2、F3及F4,施磷肥(纯P2O5)量分别是0、60、120及180 kg·hm-2。结果表明:在施氮肥相同的情况 下,灌水和增施磷肥均能够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产量也随着显著增加。在F4处理条件下,W2处理的子粒产量高于W1、W3处理,在W2处理基础上再增加灌水量,子粒产量无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这说明灌水和施磷显著提高子粒的产量,但过量灌水会导致子粒产量下降,适量灌水、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子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在1 800 m3·hm-2和施磷肥(纯P2O5)量在120 kg·hm-2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施磷对土壤水分不足的补偿效应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施肥增加了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提高水分和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2.
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富仓  康绍忠 《土壤学报》2007,44(4):744-751
从非水相流体(NAPLs)在多孔介质中的持留特性、渗透特征、迁移的数学模型以及试验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理论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理论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常规全部根系区域灌水(全灌)、固定1/2根系区域灌水(固定灌)和交替1/2根系区域灌水(交替灌)三种灌水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灌水方式下,轻度的水分亏缺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通气等条件,从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发展。在不同灌水方式下,由于交替1/2根系灌水使根系区土壤处于交替干燥和湿润,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同时,使土壤孔隙处于良好的通气条件下,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益的生存条件,因此显示出其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4.
土壤水分入渗的温度效应及其数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定量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实验土柱含水率分布及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由 Philip 扩散理论和 Swartzendruber 毛管模型所产生的推导式对其温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用理论模式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适合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的灌水量和滴灌频率的最佳组合,采用‘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作物蒸发蒸腾量(ETc)60%(W_1)、80%(W_2)和100%(W_3)3个灌水水平和间隔4(D_1)、8(D_2)和12d(D_3)3个滴灌频率,共9个处理。生育期内,对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茎粗、LAI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灌水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影响极显著,其中产量在W_3最高,平均达到15 769kg/hm~2,比W_1和W_2分别提高29.68%和8.90%,而其IWUE最低,较W_1和W_2分别减少22.17%和12.68%,灌水量对春玉米耗水量有显著影响,且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量下,亏缺灌溉(W_1和W_2)中D_1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WUE和IWUE最大;充分灌水(W_3)水平下,春玉米产量、WUE和IWUE均在D_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6 658kg/hm~2、3.16kg/m~3和4.3kg/m~3;灌水量和滴灌频率二者交互作用对春玉米株高、产量、WUE和IWUE有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W_3D_2处理得分最高。综上,W_3D_2(100%ETc,间隔8d)处理高产且WUE较高,可作为河西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最佳滴灌灌水组合。  相似文献   
66.
设置交替隔沟灌、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方式,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水、氮调控对沟灌棉花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产量与施氮量在56.2~95.2kg·hmˉ2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在37.52~160.00mm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相同水、氮处理下交替隔沟灌与常规沟灌相比棉...  相似文献   
67.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8个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各生育期都灌水(CK)、苗期不灌水(I1)、拔节期不灌水(I2)、抽穗期不灌水(I3)、灌浆成熟期不灌水(I4)、苗期+抽穗期不灌水(I13)、苗期+灌浆期不灌水(I14)、拔节期+灌浆期不灌水(I24)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ZN)、低氮(LN,60 kg N/hm2)、...  相似文献   
68.
抗旱剂对作物生长土壤结构及土壤水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剂包衣谷种可提早1~1.5天发芽。土壤施用,小麦发芽率、成活率分别增大4%~16%和9%~15%,根苗比是对照的1.30~2.13倍;土壤团聚体数量增加,淀粉型抗旱剂的2~1mm,1~0.5mm,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是对照的12.91,10.67,7.64倍,纤维型的分别是52.30,19.53,12.03倍。土壤抗水蚀能力,对照土柱湿筛30min后94%分散于水(<0.25mm),处理的土柱72%以上没有分散,<0.25mm的仅占13.73%.施入抗旱剂土壤的含水量高,但水势降低。抗旱剂不仅提高土壤持水总量,而且提高易效水含量,淀粉型的比对照增加易效水4.84%,纤维型的为8.16%,裸土蒸发量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9.
适度局部水分胁迫提高玉米根系吸水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部根区灌溉可以刺激灌水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为了揭示局部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补偿效应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胁迫,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个水分胁迫程度处理(-0.2、-0.4、-0.6 MPa)和1个对照处理(无营养液),于处理后0、0.25、0.5、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的生长及导水率。结果表明,局部根区受中度及其以下(≥-0.6 MPa)经水分胁迫0.25 d内,所有处理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与非胁迫区和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胁迫持续时间超过0.25 d,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显著小于非胁迫区(P0.05),降低程度随水分胁迫程度而增大,各处理间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的差异随胁迫持续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对于非胁迫区,轻度胁迫(-0.2 MPa)持续0.5 d,单位根长导水率较对照高10.11%(P0.05),1~9 d与对照持平;-0.4 MPa胁迫持续9 d,单位根长导水率为25.08×10-11 m2/(MPa·s),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度胁迫(-0.6 MPa)持续0.5~3 d单位根长导水率显著小于对照(P0.05),较对照低19.05%~40.11%,5 d后与对照持平。说明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能有效刺激非胁迫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作用在局部水分胁迫0.5 d时就已发生,受到局部水分胁迫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且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临界胁迫程度为≥-0.4 MPa。该研究可为更好的发挥局部灌溉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时空亏缺调控灌溉和施氮处理对番茄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节水灌溉条件下蔬菜的水肥高效利用模式, 采用番茄盆栽试验, 以常规充分灌水为对照, 研究了时空亏缺调控灌溉和氮肥处理对番茄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累积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在交替灌溉条件下, 设置控水时期、灌水水平和施氮水平3因素, 控水时期分别为开花座果期和结果期, 2个灌水水平分别为高水和低水, 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高氮、低氮和无氮, 并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与常规充分灌水处理相比, 交替灌溉持续高水处理、交替灌溉开花座果期低水处理、交替灌溉结果期低水处理及交替灌溉持续低水处理分别降低干物质累积总量4.52%、11.93%、17.76%和23.94%, 分别降低氮素累积总量1.74%、12.86%、15.50%和22.47%, 分别降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2.24%、3.93%、2.55%和0.89%, 而分别增加灌溉水分利用效率12.39%、8.99%、15.02%和12.96%。在交替灌溉条件下, 中氮处理的干物质累积、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累积总量最大。与低氮处理相比, 中氮和高氮处理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分别降低6.87%~12.70%和17.81%~24.38%, 土壤硝态氮分别提高31.64%~159.58%和57.37%~297.37%。综合考虑干物质累积、水分利用及氮素累积等因素, 番茄适宜的水氮供给模式为交替灌溉持续高水中氮处理: 灌水定额为80%W0(W0为常规充分灌溉的灌水定额, 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 施氮量为0.30 g(N)·kg-1(干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