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水分亏缺和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分别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75%~80%)两种水分条件下,采用土柱实验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四号(F1)及其父本803(♂)、母本天四(♀)根系剖面分布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水分亏缺除了对父本的总根重无显著影响之外,使杂交种和母本的总根重以及3个品种的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均显著下降.在剖面分布上,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杂交种和母本在表层土层中的根重和根表面积.使杂交种在表层和中层土层中的根长以及亲本在深层土层中的根长显著下降.可见,玉米杂交种响应中度干旱胁迫的形态学变化是减少上层干土中的根系生长,而增加深层土层中根系的相对生长,即其深层根系分布占总根系的比重较亲本高,这种根系剖面分布的优化导致杂交种较高的生物量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2.
论苜蓿的生产力与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苜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虽然经大力倡导,至今发展速度依然缓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其适应能力缺乏全面认识。通过探讨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苜蓿的生产力、耗水规律及对干旱适应的特点,指出其由高耗水、低水效特性而导致的生产力变化,以及区域发展上的局限性。综合文献报道、实践经验及作者研究结果,就苜蓿今后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3.
渭北旱塬雨水的集蓄及补灌与高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北旱塬水资源贫乏,但相对而言,降水量却比较丰富,年平均550mm,是地表水的13.1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可就近拦蓄利用,也可用于农业节水微灌,其增产效益可达20%~50%,水分利用率可达到0.8kg/mm,故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4.
有限供水条件下谷子和春小麦的耗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有限供水条件下谷子、春小麦的耗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供水明显提高了谷子、春小麦的产量,少量水增产的原因不仅在于灌水本身,还在于灌水促进了作物特别是根系的向下生长,从而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程度,有限水分起到了“以水调水”的作用,拔节期供水的作用特别明显.拔节期是谷子、春小麦有限供水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5.
黄土高原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豫玉22)和大豆品种(中黄24,中黄13)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单作和间作两种模式(间作比例分别为2:2,2:4)下研究了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分别与大豆两个品种间作,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从大喇叭口期开始均高于单作,株高在生育后期表现为间作高于单作。豫玉22分别与大豆两个品种间作,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茎粗从大喇叭口期开始高于单作,干物质积累量从吐丝期开始高于单作,单株叶面积在吐丝期显著高于单作,株高在生育后期表现为间作低于单作。间作下的郑单958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后期高于豫玉22,更有利于增产。在所选的玉米和大豆间作模式中,郑单958和中黄24以2:4间作是黄土塬区对玉米增产更为有利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36.
对土壤逐步干旱下玉米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研究表明,土壤逐步干旱初期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有所升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时达最大,其后随土壤的继续干旱,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开始下降,且降势初期较缓,自70%后几乎呈直线,这是由气孔因子和非气孔因子交替或综合调节所致。叶水势-0.8MPa左右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阈值之一。  相似文献   
37.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但增幅明显小于正常供水处理。  相似文献   
38.
不同密度下品种间作对玉米水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玉米品种"郑单958"与"沈单16号"分别在两种密度(45 000株.hm 2,60 000株.hm 2)下隔行间作试验,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玉米茎流速率及根系导水率,结合生育期蒸腾水量和耗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的品种间作模式对玉米水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不同密度间作可以提高玉米的根系导水率和根系活力,延长功能期,且不同间作处理下,高密度品种根系导水率提高明显;不同品种茎流速率随其间作密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且高密度间作品种日变化曲线呈"M"型,低密度为单峰曲线,间作下高密度品种茎流速率的最大值较早出现;各生育期内,高密度间作品种的蒸腾量高于低密度间作品种,高密度间作品种最大日蒸腾量出现在灌浆期和蜡熟期,低密度则出现在抽雄期和乳熟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低密度单作<间作<高密度单作,主要受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间作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的根系吸水能力,延长根系功能活性;间作可提高WUE,但效果不显著,这与间作品种组合和密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竞争力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不同玉米品种间作下植株对资源的竞争力变化, 以及竞争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文利用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沈单16号", 在两个密度(低密度: 45 000株·hm-2, 高密度: 75 000株·hm-2)条件下进行隔行间作田间试验, 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度和根系干物质量及收获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生育期的延伸, 玉米茎叶比呈先增加而后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 茎叶比在营养生长阶段呈明显增长, 灌浆期后间作竞争明显降低了茎叶比; 低密度间作茎叶比有所增加, 高密度间作茎叶比显著降低, "郑单958"表现突出。间作栽培下根冠比随间作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低密度间作处理之间根冠比差异显著。穗位比、收获指数随间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穗位比在低密度间作时显著低于单作, 高密度间作时显著增加, "沈单16号"变化较明显; 间作收获指数较单作明显增加, 且随间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郑单958"变化不稳定, 低密度间作时较单作显著增加, "沈单16号"具有稳定而明显的变化。品种间作竞争可以改变间作种群的产量构成, 穗长和穗粗明显减小, 秃尖长明显缩短。竞争系数具有品种差异, "郑单958"强于"沈单16号"。说明品种间作竞争具有提高玉米产量的能力, 有效利用竞争效应, 有可能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和发掘玉米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0.
运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软件,以节水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对节水农业专利进行检索,利用软件竞争力分析功能,对全球研究节水农业技术的专利布局、专利技术点、高强度专利、专利权人进行竞争力分析;同时利用软件文本聚类功能,分别对节水灌溉、雨水集流、生物节水抗旱和覆盖4个技术途径进行技术点聚类。旨在为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