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南疆地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基追比(N1,基肥∶追肥=0∶10;N2,基肥∶追肥=2∶8;N3,基肥∶追肥=4∶6)水平,研究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N1处理缩短花铃期,其生育期较N2、N3提前10~11d,N2、N3处理间差异不大,N1处理显著降低杂交棉株高,茎秆纤细,主茎叶少而窄,果枝数减少,蕾铃数量少。N2处理的杂交棉株型合理,植株健壮,真叶14.4~14.8片,倒4叶宽和果枝数具有优势。3个处理的杂交棉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趋势一致,N2处理增大干物质快速积累速率和延长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提高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三桃"比例均以伏前桃和伏桃为主体桃,N2处理更为合理。通过增加成铃和提高铃质量使皮棉产量达4 223.3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2.
新疆棉花高产的内外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与内地 ,南疆与北疆 ,同一生态棉区等三个层次系统总结了 2 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棉花高产的成因 ,同时也分析了不同生态棉区和同一生态棉区产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调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 ,研究新疆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调控机理 ,发现在有效生长季节短的情况下 ,增密仍为增产的途径 ,密度与缩节胺化调对中后期叶面积指数 (LAI)影响不大 ,氮素供应是影响LAI大小的主要原因。以节水、限氮的主动调控部分取代缩节胺和去叶枝的被动调控 ,以达到节本、简化栽培、高产高效。南北疆实现皮棉产量分别为 2 2 50~ 2 70 0kg·hm-2 和 1950~ 2 2 50kg·hm-2 ,收获株数分别为 1.6× 10 5 ~ 1.75× 10 5 hm-2 和 1.95× 10 5 ~2 .1× 10 5 hm-2 ,LAI分别为 4 .2~ 4 .5和 2 .8~ 3 .2 ,尿素投入分别为 52 5~ 60 0kg·hm-2 和 450~52 5kg·hm-2 ,三料磷肥投入分别为 2 2 5~ 30 0kg·hm-2 ,2 0 0~2 70kg·hm-2 ,适时适量灌水 ,不去叶枝 ,化调 2~ 3次 ,缩节胺用量分别为 165kg·hm-2 ,135g·hm-2 。  相似文献   
104.
NaCl胁迫对5种鹰嘴豆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不同品种的鹰嘴豆幼苗为材料,分别进行0.2 和0.5 mol/L NaCl胁迫,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5个植物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结果分析发现在0.2 和0.5 mol/L NaCl胁迫下,POD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标都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试验所选5个鹰嘴豆品种均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05.
施氮对南疆荒漠绿洲滴灌棉田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0、150、300、450、600、750 kg/hm2 6种纯氮投入量,600~750 kg/hm2为农民习惯投入量,研究超量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氮量是经济施氮量的1.53~1.91倍,产量仅为78.00%~78.60%,氮肥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减少20%~60%的氮肥用量是可行的。增施氮肥对单株结铃数影响显著,对铃质量、衣分等无显著影响,过低、过高的氮肥均不利于高产结构的形成。随施氮量的增加纤维长度、麦克隆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超量施氮显著降低纤维的强力。在纤维品质的空间变异性方面,长度、强力受氮肥的影响较大,麦克隆值、短绒指数、伸长率受影响相对较小。可见,300~450 kg/hm2的氮肥投入增产效果最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纤维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06.
杏棉间作系统田间配置对棉花冠层光辐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杏棉间作系统内,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棉花群体冠层光辐射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单株叶面积随着株距增大而增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光合有效辐射及光截获率随着棉花冠层高度不同而不同,在棉花全生育期表现为冠层顶部>冠层上部>冠层下部;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处理差异明显,在营养生长期间距1.85m、株距8cm的田间配置光合有效辐射及光截获率最大,生殖生长时,间距1.45m、株距10cm的田间配置的最大。毛地皮棉产量表现为株距10cm配置时最高,比株距12cm、8cm的分别高4.69%、19.96%;净地皮棉产量则表现为株距8cm配置时最高,比株距10cm、12cm分别高7.18%、30.91%。综合分析冠层结构及不同田间配置处理的棉花产量,认为在6a株行距配置为3m×6.5m的杏树行间,种植的棉花田间配置为间距1.45m、株距10cm的10行棉花时产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新疆机采棉田合理的施肥化控配套技术。【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设置3个纯氮水平(160、320、480 kg/hm2)及3个缩节胺剂量(189、280.5、372 g/hm2),分析氮肥与缩节胺对机采棉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多,棉花生育时期滞后,喷施缩节胺可以提前棉花生育时期;随施氮量增多,棉花株高、倒四叶宽、茎粗、株高日增量、干物质总量增加,喷施缩节胺可以降低株高日增量、倒四叶宽及果枝数,增加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各施氮量下的氮素积累总量差异显著,N2较N1提高66.4%、较N3提高12.3%;氮肥与缩节胺对籽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N2水平下籽棉产量较N1提高21.6%,较N3提高14.8%,N2H2处理较N2H1、N2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机采棉冠层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和果枝长度等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2个种植密度D18(18万株/hm~2)和D24(24万株/hm~2),副区设4个施氮量N0(0kg/hm~2)、N170(170kg/hm~2)、N320(320kg/hm~2)和N470(470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与衣分减小,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上、中和下部果枝长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冠层开度降低,冠层上、中和下部单铃重逐渐降低。同一种植密度下,当种植密度为D18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DIFN、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及果枝长度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N470N320N170N0,种植密度D24条件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现为N320N470N170N0。D24N320处理虽然较最高籽棉产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其增产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在减少氮肥投入量的同时也减轻了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因此,当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施氮量为320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最理想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以"中棉所41号"和"中棉所49号"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法,设置NaCl浓度为0.60%,以SA浸种+叶面喷施复合处理为缓解方式,分别从光合色素、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三方面探讨SA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SA处理可提高NaCl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调节叶片气孔的闭合程度,改变光合机构,提高光合吸收、耗散以及捕获的能量,使中棉所41号的净光合速率(Pn)提高8.32%~18.76%,中棉所49号提高14.29%~25.19%,其中以0.05 mmol·L-1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为最优,可促使Pn提高18.76%~25.19%。  相似文献   
110.
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为2 800 m3·hm~(-2)(非充分滴灌)和3 800m3·hm~(-2)(常规滴灌),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研究棉花在非充分滴灌条件下最佳的施氮量。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量下,生育进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延迟,株高、真叶数和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倒四叶宽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氮肥处理下,株高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大,真叶数、倒四叶宽、茎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略有降低;现蕾数、成铃数、干物质积累量、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两灌溉量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最高,分别比N0、N1、N3平均增产39.9%、20.1%、4.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0.97%、19.02%、4.88%,氮肥利用率较N1、N3分别提高了53.91%、21.36%。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滴灌量在2 800 m3·hm~(-2)条件下,施氮量以300 kg·hm~(-2)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