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2篇
  1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麦套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麦棉套作各品种(系)间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棉所35号有效结铃期长,产量高,但纤维品质较差; KB-85早熟、单株成铃多,蕾铃脱落率低,衣分,皮棉产量高,纤维马克隆值偏大,成熟度最好,棉纤维长度和强度适中. 98-46和98-28虽然株型紧凑,纤维品质较佳,但由于蕾铃脱落率高等原因,导致最终产量低,不适合套作种植;新陆早10号生育期最短,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综合比较分析,适宜新疆麦棉套种的棉花品种(系)是KB-85 和中棉所35号.  相似文献   
32.
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研究分析了大量与棉花纤维品质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棉花纤维品质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影响纤维品质的环境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不同机采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光合物质生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更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机采的棉花品种。【方法】以新疆北疆地区代表性的早熟棉花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品种比较试验,评价其在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差异。【结果】新陆早71号生育期为123 d,株高为80.1 cm、始果节高度为25.6 cm、始果节位6.2节,株型紧凑抗倒伏,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优,更利于后期机采;新陆早71号叶面积指数(LAI)合理,叶片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在各生育期优于其它品种,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后期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的提高。【结论】新陆早71号综合表现较优,为适宜北疆棉区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34.
新疆是驰名中外的葡萄故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悠久的葡萄栽培传统,使新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葡萄产区.随着葡萄基地西部化趋势的加快,新建葡萄酒厂的增加和酒厂规模的扩大,对原料需求的增加,势必带来新疆酿酒葡萄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但新疆葡萄酒业仍存在诸多问题,新疆葡萄酒产业应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新疆葡萄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
根据小麦TaSIM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小麦中克隆TaSIM基因的DNA序列,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TaSIM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TaSIM编码区DNA序列长度为2 355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分析发现内含子富含AT,在内含子中发现2个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TaSIM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雄蕊中的表达量最高。TaSIM表达量依次为雄蕊>雌蕊>根>茎>叶。  相似文献   
36.
打顶对海岛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海2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对海岛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打顶时期推迟,棉铃空间分布上移,单株结铃数成单峰曲线,单铃重下降,衣分无显著变化.打顶影响最显著的3个纤维品质构成因子依次是马克隆值、伸长率、比强.随打顶时间推迟,马克隆值近似先降低后增大的单峰曲线,伸长率呈波形曲线,比强逐渐下降.早打顶(7月5、10日)品质贡献率,上部>中部>下部;7月15、20日打顶品质贡献率,中部>下部>上部;晚打顶(7月25、30日)品质贡献率,中部>上部>下部.  相似文献   
37.
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虽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但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差异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各年代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特性,挖掘棉花本身耐盐遗传资源,筛选耐盐性快速鉴定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棉花耐盐性数学评价模型,为棉花耐盐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品种耐盐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7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按NaCl盐与草炭、蛭石复合基质重量比设置0(CK)、0.6%两个处理水平,棉种经消毒、催芽后播于复合基质,通过苗期盐土栽培持续胁迫的方式,可反映棉株在大田条件中的实际胁迫环境及真实抗逆机制。对各处理下各品种出苗率(ER)、幼苗鲜重(FW)、干重(DW)、植株含水量(PWC)、第一片真叶面积(LA)、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相对电导率(REC)等11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并分析各耐盐类型棉花品种生理表现特征。【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本试验将盐胁迫处理下棉花幼苗叶片的11个单项指标转换成6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棉花基因型幼苗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棉花品种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其中盐敏感型3个品种,弱耐盐及中度耐盐型各6个,高度耐盐型2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靠的棉花幼苗耐盐性评价回归模型D=-1.192+ 0.402REC+0.119LA+0.274FW+0.086Pn+1.019Chl,方程决定系数R2= 0.9921,同时筛选出显著影响棉花幼苗耐盐能力的5个单项指标,即Pn、Chl、LA、FW和REC,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进行评价,各品种估计精度均大于94.44%,表明所筛选鉴定指标对棉花耐盐性影响明显,该方程可用于棉花耐盐性评价。本研究对逐步回归与聚类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得到各耐盐类型棉花幼苗的生理表现特征。结果发现,与盐敏感品种相比,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REC较低,Pn、Chl、LA和FW则能保持较高水平,且其幼苗真叶面积可达其它类别品种近2倍。【结论】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叶片在盐碱环境中受到伤害较轻,能保持较高的真叶面积和光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盐能力和光合产物积累,降低土壤中离子毒害,增强植株耐盐性。在相同逆境中,通过测定REC、Pn、Chl、LA和FW等5个鉴定指标,可进行品种耐盐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38.
不同种植方式对海岛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海岛棉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行距的宽窄对棉花的生育进程无甚影响,但对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叶面积变化均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行数的增加,棉铃的空间分布上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下降。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花铃期水分亏缺对不同部位果枝棉铃大小(直径、长度、体积)、各组分干重(铃壳、纤维、棉籽)和产量的变化,以及水分亏缺处理与棉铃指标的关系,为机采棉花铃期供水不足时提供参考滴灌量。【方法】以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73号为材料,花铃期设3个滴灌量:2 450 m3/hm2(CK)、2 050 m3/hm2(D1)、1 650 m3/hm2(D2),于花后17 d开始,每隔7 d分别取第2、第5和第7果枝的棉铃,共取5次,测定棉铃大小及各组分干重。【结果】2个品种不同部位果枝棉铃长度、直径和体积均在花后24 d达到最大值。在花后45 d,D1和D2处理中上部果枝棉铃直径与对照差异明显,新陆早50号中部和上部果枝棉铃直径分别降低2.92%~4%和2.21%~5.35%;新陆早73号分别降低2.66%~6.38%和2.77%~8.69%。2个品种棉铃各组分干重棉籽 > 纤维 > 铃壳,铃壳、棉纤维及棉籽重分别在花后24、38和38 d达到最大值。在花后45 d,2个品种D1和D2处理中上部果枝棉籽重与对照差异明显,新陆早50号中部和上部果枝棉籽重分别下降8.9%~20.71%和11.53%~20.73%;新陆早73号分别下降8.96%~16.24%和10.21%~17.06%。单株籽棉产量与棉籽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个品种D2处理各部位果枝减产明显,新陆早50号下部、中部和上部果枝籽棉产量分别下降12.5%、13.48%和15.67%;新陆早73号分别下降12.69%、11.9%和18.21%。【结论】中上部果枝棉铃直径是影响棉铃干重的重要因素。水分亏缺不利于棉纤维和棉籽发育,中上部果枝棉籽受影响较大。D1处理与对照各部位果枝成铃数和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2 050 m3/hm2(D1)为应对花铃期供水不足时滴灌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适合等行距机采棉生长的最优水氮投入。【方法】以新陆中88号为供试材料,总滴灌量3 800 m3/hm2,总施氮量320 kg/hm2,设置3种灌水方式W1、W2、W3,3种施肥方式N1、N2、N3,分析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棉铃时空分布、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结果】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土壤含水率相对稳定,更好地给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且棉花叶片保持功能的时间较长;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棉株成铃数较多,且呈筒状分布,更适宜机械采收;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植株获得的单铃重和单株结铃数均达到最高,最高产量为7 070.84 kg/hm2。【结论】W2、N2灌水施肥方式为最优水氮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