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冀豇 2 号(冀豇 1101-260)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自印度引进的种质 Pant-lobia-1 为亲本,通过杂交及定向选择选育出的粒用豇豆新品种,于 2023 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并定名,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2。该品种平均春播生育日数 91.5d,夏播生育日数 67.4d,株高 51.1cm,主茎分枝数2.4 个,单株荚数 14.3 荚,每荚粒数 9.3 粒,百粒重 15.4g,籽粒蛋白质含量 26.0g/100g,淀粉含量 47.63%,脂肪含量 0.92%,出沙率 63.68%。直立生长,抗倒性强,抗根腐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23.
冀豇 1 号(冀豇 0903-1-1-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从日本引进的罔山红豇豆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及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20-2021 年参加河北省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 年试验试点间平均产量 144.79kg/667m2,比对照中豇 1 号平均增产 41.31%,居参试品系第 1 位。2023 年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定名为冀豇 1 号,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1,是河北省认定的第一个豇豆品种。该品种直立、抗倒,抗根腐病、病毒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 25.20g/100g、粗淀粉含量46.51%、粗脂肪含量 0.87%。  相似文献   
24.
鸡新城疫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ND)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各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鸡新城疫病毒的不同毒株的最大特征就是对鸡的致病性差别很大。因此依据单一的临床症状不能作为诊断鸡新城疫的基础。根据感染鸡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可将鸡新城疫毒株分为5个病型:亲内脏的强毒力型,特点是高致病性,常常见到肠出血病变;亲神经的强毒力型,特点是有高的残废率,常有呼吸和神经症状;中等毒力型,特点是有呼吸症状,偶有神经症状,但残废率低;温和型或呼吸型,特点是症状温和或者亚临床型呼吸道感染;无症状的肠型,  相似文献   
25.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小豆大面积减产,质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我国小豆病害病原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分子技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未见报道,导致小豆抗病育种进度缓慢,育成品种利用率较低.笔者将从国内外不同小豆种植区病害的种类、不同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趋势、抗病育...  相似文献   
26.
绿豆立枯丝核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测定研究,对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绿豆种植区分离的90个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在90个分离物中有71个属于AG4,占供试分离物的78.89%,2个属于AG2-2,占供试分离物的2.22%,另外17个分离物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供试分离物的18.89%;属于AG4的71个分离物中,55个与AG4完全融合(占77.46%),16个与AG4不完全融合(占22.54%)。在温室条件下采用人工接菌法对40个代表性分离物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分离物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分离物R3、R6、R9、R35致病力最强,分离物R23、R31-1致病力最弱。属于AG 4的分离物R3、R6、R9、R35与其他供试分离物致病力差异极显著;属于未知群体的分离物R20、R29和R24之间致病力差异极显著;属于AG2-2的分离物R21、R31-1致病力较弱,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辐射诱变是作物育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绿豆诱变育种研究相对落后。用300、400、500、600、700Gy 5个剂量的60Co辐射处理籽粒大小不同的冀绿10号、冀绿15和V1128 3个品种的干籽粒种子,分析后代出苗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并对后代材料进行突变体选择。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60Co对不同籽粒大小的绿豆品种有不同的辐射效果,其中,对大、中籽粒品种冀绿10号和冀绿15的出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小籽粒品种V1128的出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辐射对绿豆后代营养体性状中主茎分枝数影响最大,使单株荚数和产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但对荚长和单荚粒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后代连续选择,获得了无分枝、雄性不育及荚型特异等稳定遗传的变异材料。可为绿豆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的变异材料可供今后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绿豆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合理及病虫草害防治不科学等问题,依据河北省环境条件和绿豆生产要求,制定了绿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对绿豆生产过程中的产地条件、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技术环节进行规范,用于指导生产,以期促进河北省绿豆产业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