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合理评价标准的看法李建社,张慧杰(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相对防治效果,是评价不同防病措施效能的一项重要统计指标,在植物病害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文献报道中,常发现有些人把相对防效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效...  相似文献   
72.
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林  孙启忠  张慧杰 《草业学报》2011,20(4):202-209
以玉米与苜蓿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找出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 1)各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较苜蓿单贮均得到改善,达到优质青贮的目的; 2)玉米与苜蓿3∶7混贮处理CP和Ash含量高于玉米单贮,低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而NDF和ADF含量低于玉米单贮,高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3)玉米与苜蓿5∶5、7∶3混贮处理pH值较苜蓿单贮显著降低(P<0.05);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百分比均达到60%以上,乙酸、丙酸占总酸百分比较苜蓿单贮降低,丁酸产生较少; 4)苜蓿青贮后乳酸菌数达到108 cfu/g FM,玉米青贮前后乳酸菌数差异不明显,青贮后各处理大肠杆菌数明显下降。7∶3混贮处理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3.
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是一种甲基代谢酶,在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存在,能催化甜菜碱向高半胱氨酸转移甲基,促进甲硫氨酸形成。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猪肝脏BHMT基因ORF的cDNA序列,成功构建了p3301-BHMT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萌动胚,经PPT筛选和PCR检测,初步确定获得4株抗性植株。试验结果将为研究BHMT基因在植物中的作用,提高玉米甲硫氨酸含量和抗逆性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4.
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 L.)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于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和缓冲能值较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难以单独成功青贮。为探讨添加剂对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MicromanagerH/M(MH)、Lalsil Fresh(LF)、青宝Ⅱ号(FS)、Lalsil Dry(LD)4种添加剂,每种设3个添加梯度,以不使用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Control),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室温袋贮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MH、LF和FS不能快速降低pH,没有改善发酵品质;添加LD极显著降低了pH,能够明显促进乳酸发酵(P<0.01);所使用的添加剂均不能抑制蛋白质分解;添加不同剂量MH、LF和FS的青贮品质分别为5级、4级和4级,发酵品质较差;添加不同剂量的LD能够改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0.5 g/kgLD的效果最好。故乳酸菌制剂与纤维素酶或糖联合使用,可改善麻叶荨麻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75.
76.
回声探测仪的发展趋势及渔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声探测仪作为一种水下探测鱼类的声学仪器,在渔业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述了回声探测仪的发展、基本原理、种类,着重阐述了回声探测仪在渔业研究中的应用状况,指出其在评估鱼类资源量、监测鱼群的行为、鱼类种类的鉴别、评估其它水生生物、探测水体底部类别、监测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在应用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回声探测仪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7.
在植物病理研究中,病情指数(以下简称为“病指”)有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表示方法。①相对数表示法:一般百分数资料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时,因其总体为二项式分布,所以多采用百分数假设检验或方差分析。但从病指的计算公式看,现象上它是一个加权平均百分数;从公式中的有关参数看,“病级值”(1,2,3……)是按算术级数增  相似文献   
78.
棉花品种和土壤营养对红叶茎枯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充足的情况下 ,对转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对红叶茎枯病的感病程度进行了观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抗虫棉品种发病程度高于非抗虫棉品种。在上述棉田通过氮、磷、钾的不同营养配比试验结果 ,红叶茎枯病发病程度与土壤的营养配比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L.)叶片上遗传性银斑和银叶病病斑的光合生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银斑一日内不同时段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都较正常叶下降;虽然二者的Pn、Gs和Tr在不同时段的波动有所不同,但其数值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银斑间的胞间CO2浓度(Ci)变化差异不明显;气孔限制值(Ls)变化趋势一致,虽遗传性银斑的Ls略大于银叶病病斑,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测定,西葫芦叶片上遗传性银斑和银叶病病斑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都较正常绿叶减少,遗传性银斑叶绿素总量减少8.54%,银叶病病斑叶绿素总量减少10.84%。对叶片上遗传性银斑和银叶病病斑的解剖学特征观察发现,二者的上表皮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相似,但都由正常叶的扁平状、致密排列,变为球状、疏松排列,且上表皮与栅栏细胞之间出现轻微的间隙。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测,西葫芦遗传性银斑可能是烟粉虱诱发银叶病的毒源。  相似文献   
80.
臭氧处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无污染的贮藏保鲜方式,而臭氧的强氧化性也被认为对于采后果蔬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存在影响。该研究以天津市种植最广泛的"京桃香"草莓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臭氧(0、2.144、6.432、10.72、15.008 mg/m~3)处理对草莓采后活性氧起抑制作用的非酶促、酶促清除系统的影响。总酚(total phenols,TPC)、总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C)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为非酶促抗氧化关键代谢物指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超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superoxidase,APX)为关键酶活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间,对于非酶促清除系统,采后草莓总酚类物质在2.144、6.432、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具有一定的累积效果,但低于对照组的含量;黄酮类物质在2.144、15.008 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不断下降,而6.432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但3个处理组中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SA含量在对照组中的变化不大,但在2.144、6.432、15.008 mg/m~3处理组中不断减少,且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最大。而相较于对照组和其他3个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组,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酚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的生成,维持总黄酮含量在较高水平。对于酶促清除系统,高浓度的O_3处理能够快速诱导草莓果实POD活性的升高。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5.008mg/m~3处理组迅速出现降低的变化趋势。相较于对照组,2.144 mg/m~3浓度O_3处理组的酶活变化不大,但6.432 mg/m~3处理组却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提升SOD活性(P﹤0.05),使其最大值提前,能够提升APX活性,刺激POD酶活的活性提高,并推迟POD活性出现高峰的时间。总体来说,10.72 mg/m~3浓度的臭氧处理能够增强采后草莓氧化还原系统相关酶促反应酶活,促进非酶促反应抗氧化物质的生成,对于采后草莓的抗氧化物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草莓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