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何首乌茎段和顶芽为材料,对何首乌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1.0 mg·L-1+IBA0.05 mg·L-1,芽增殖倍数为3.20,苗增高4.69 cm,当添加50 mg·L-1氯化胆碱时,芽增殖倍数为5.30倍,苗增高6.50 cm.诱导生根以1/2MS+NAA0.5 mg·L-1+PP333 2.0 mg·L-1的培养基最好,生根率为96.7%,苗也较粗壮,移栽成活率达90.0%,比不添加PP333的1/2MS+NAA 0.5 mg·L-1的成活率提高了47.1%.试验证明氯化胆碱对何首乌试管苗增殖有利,而多效唑对其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保护地早春甘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保护地早春甘蓝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定植、防止未熟抽薹等方面内容,以为早春甘蓝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弓形虫属于真球虫目弓形虫科,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具有广泛的宿主群,几乎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近年来猪弓形虫病暴发较多,特别是种猪由于生产周期长,感染率高,生产环境变化,更换饲料等应激容易诱发疫情。2006年8月中旬  相似文献   
24.
以两个荸荠品种(四塘荸荠和郴州荸荠)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因素对试管苗结球茎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蔗糖浓度对荸荠试管结球茎有显著影响,当蔗糖浓度为60g/L时,两个品种的结球茎个数和平均鲜重都达到了最大值;(2)6-BA对荸荠试管结球茎的效果明显.其最佳浓度为3mg/L;(3)温度对荸荠试管结球茎也有重要影响,日夜温差大对试管结球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5.
双隐性基因甜玉米纯合体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3年5造的选育,已育成一大批双隐性甜玉米纯合体材料,并组配了部分杂交种。双隐性甜玉米的一般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总含糖量高于超甜玉米,可以作为新产品提供市场。但双隐性甜玉米种胚中干物质含量较少,在播种时应注意创造较好的条件以保证其发芽出苗。  相似文献   
26.
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侵入我国后,迅速传播蔓延,发展为辽宁、河北、浙江等省区的水稻主要害虫。一些学者预警了该害虫对我国水稻生产将构成严重威胁,而有关其防治研究进展甚微。本文简要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近年研究、开发的几项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7.
荷兰黄瓜日光温室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荷兰黄瓜日光温室育苗技术,包括育苗时间、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做畦、播种、出苗后管理、嫁接、肥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荷兰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编辑同志:半年前,我受雇于朱某,为其房屋院子进行混泥土平铺。中午饭点,朱某邀请我一同外出就餐。期间,朱某提出一起喝点酒,我觉得不应伤朱某面子而一口答应。我醉酒驾驶摩托车回他家继续上班时,不慎摔倒,并导致右手摔断,落下九级伤残。而朱某以我摔伤与他及工作没有任何关联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请问:朱某的理由成立吗?  相似文献   
29.
抗虫、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植372选育成功郭予元,张慧英(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中植372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从抗虫与丰产品种复合杂交后代系选成功的我国第一个抗虫、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系。具有抗棉铃虫、棉蚜并兼抗枯、黄萎...  相似文献   
30.
棉花叶片茸毛分布及其与棉铃虫产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英  杨雪梅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4):296-296,304
作者观察到棉铃虫多选择棉花顶部嫩叶正面叶脉处产卵,嫩叶正面叶脉茸毛数逐级递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叶片茸毛的观察方法、标准部位和分级标准,并分析了棉铃虫产卵选择与叶片茸毛密度的关系。几年来对100多个品种(系)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