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西气东输管道压气站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站的设置在大型输气管道中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介绍了压气站的机组备用形式、不同压比的输送方案比选、影响压气站设置的因素等.通过四种压气站输送方案的经济对比,确定了压气站的数量设置和机组的选择范围.对压气站适应"照付不议"补提量和干线管道施加内涂层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关于农作物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与开发创新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针对农作物地方特色品种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大科研力度、提倡绿色生产、增加政府投入、延伸产业链、拓宽融资渠道等对策,以期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在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湫包头村(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盛科研基地)进行了大豆鼓粒期初期摘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摘顶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都形成了影响,能够有效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较不摘顶分别增加18.1%、21.8%、21.8%和13.2%,能够有效降低无效荚数的比例,较不摘顶降低2.91%。说明大豆鼓粒期初期摘顶能够促进产量形成,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4.
管输天然气气质的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张晓萍  李明  张文伟  宫敬 《油气储运》2011,30(6):423-426,392
天然气气质对其管输相特性影响显著,相关研究可为解决管道析烃等问题提供依据。基于气-液相平衡理论,结合PR状态方程和Van der Waals混合规则,通过气-液闪蒸计算,分析了天然气中CH4~C7组分变化对其相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CH4~C3组分对天然气相特性影响不大,C4以上组分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管输天然气中高碳数组分含量的增加,其相特性曲线明显偏移;重组分含量的少量增加,即可显著提高管输天然气的临界凝析压力和温度,影响天然气的相特性,其中C7、C8组分的影响程度明显超过C6组分,C8组分的影响程度又明显超过C6、C7组分。工程设计中仅根据C6+总量分析天然气相特性不够准确,有必要对天然气重组分特征化和拆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5.
庆阳市紫苏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 苗床准备、 育苗播种、 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庆阳市紫苏育苗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6.
夏季降水是造成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旱地土壤硝态氮淋溶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收获后,不施肥种植夏玉米而利用土壤残留养分阻止硝态氮淋溶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收获期生物量和子粒产量增加,但磷肥用量增加对其影响不明显。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氮磷钾累积增加,施磷量增加,氮钾素累积降低,磷素累积无显著变化。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磷量土壤剖面水分累积量的差异显著减少。不施肥种植夏玉米可以有效阻止和减少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溶,但在小麦播前施氮240和320kg·hm^-2时仍有较明显淋溶,其累积峰逐渐向深层土壤转移,造成氮素损失。施磷时,土壤剖面0-220cm硝态氮累积量下降,22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以晋麦79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以氮磷配比为主区,以梯度播种量(150.0、187.5、225.0 kg/hm2)为副区,研究对晋麦79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陇东旱塬区的氮磷配比为施N 140 kg/hm2,配施P2O5 100 kg/hm2,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陇东旱塬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对土壤温度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露地平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处理和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5.5%和13.3%。  相似文献   
49.
水稻粉质胚乳fse3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各种类型的胚及胚乳变异突变体是解析胚发育及淀粉合成和调控路径的优良材料。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粉质胚乳致死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获得一系列调控胚发育及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化学诱变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处理的粳稻品种宁粳3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稳定遗传的胚乳粉质皱缩致死突变体,命名为fse3(floury and shrunken endosperm 3)。将其与9311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群体中隐性极端个体进行精细定位;将种子在30℃条件下清水浸种24 h,然后在35℃黑暗条件下用TTC染色2 h检测种子活力;用体视镜观察30℃吸胀9 h后的种子胚结构;从突变体杂合植株上分离粉质成熟种子,去壳后磨成糙米粉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淀粉颗粒的结构;制备半薄切片观察发育胚乳中的淀粉颗粒结构;利用qRT-PCR测定籽粒灌浆时期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相关淀粉合成酶的蛋白积累。【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籽粒的千粒重、籽粒大小、总淀粉含量、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均降低,淀粉在尿素溶液中的膨胀能力减弱,淀粉的黏度曲线与野生型也存在显著差异,fse3突变体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以及崩解值都显著高于野生型。TTC染色表明其胚活力下降,对发育中的胚纵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没有心型胚的分化。对发育中胚乳淀粉结构进行观察,发现fse3突变体的胚乳中产生大量小而不规则排布的单淀粉颗粒,复合淀粉颗粒发育滞后。成熟种子横截面观察发现fse3突变体淀粉颗粒排列疏松,大小不均匀,颗粒间存在较大间隙。利用F2群体中分离出的22个隐性极端个体将FSE3连锁在第9染色体长臂上,随后共用1 400个极端个体将目标基因定位于228 kb的区间内,包含28个开放阅读框。qRT-PCR发现在突变体中多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和下调,Western-blot结果表明部分淀粉合成酶的蛋白积累减少。【结论】FSE3是一个新的粉质胚致死基因,基因精细定位在第9染色体228 kb的物理区间,FSE3在水稻种子胚及胚乳的发育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决陇东旱塬区复种鲜食玉米生产选种困难问题,采用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在陇东地区对5个鲜食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对鲜食玉米的植株特性、果穗特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进行感官评价,旨在为该区域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5个鲜食玉米品种均能正常成熟,生育周期为75~83 d,绿色超人最长,为83 d;绿色超人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单穗质量分别为22.5 cm,18.1行,41.4粒和0.32 kg,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且籽粒统一,颜色为黄色,但有秃尖发生,感官评价为二级;美甜糯1号和萃甜518的穗粗和穗行数分别为5.2 cm,14.6行和4.9 cm,14.5行,双棒率高,籽粒统一,颜色为白色,皮薄嫩脆,食味性好,感官评价为一级;俏春1号生育期较短,有秃尖,单穗质量为0.21 kg,感官评价为二级;金糯加甜型籽粒不统一,感官评价为三级。美甜糯1号和萃甜518综合评价优,产量高,适宜于陇东旱塬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