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黄山如何持续预防松材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正>1配种准备工作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并从7月中旬后加强种公鹿的饲养。对繁殖母鹿应与8月中旬断乳,并按年龄、体况及育种规划组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种子分子检测农业行业标准(NY/T 2859-2015)为基础,开发小麦种子快速、规模化提取DNA方法,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为小麦真实性快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SDS、CTAB、高盐低p H、快速提取和试剂盒5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和PCR扩增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的高盐低p H方法提取种子的DNA质量、浓度能够满足小麦真实性鉴定中42对SSR引物重复鉴定的需求,是利用96孔深孔板和自动化移液工作站规模化、高通量提取DNA的较优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5℃温浴条件下比室温的浓度高出25%,但两种温度条件下提取的DNA质量及浓度均能够满足品种鉴定的需求;沉淀时用0.5倍提取液体积的预冷异丙醇沉淀浓度最高,用室温的异丙醇沉淀的最佳体积是提取液体积的0.6倍。对标准中42对引物的最佳引物浓度和模板浓度均进行了优化,综合所有42对引物的优化结果发现,反应体系为20μL时,引物终浓度为0.437 5μmol/L,模板终浓度为10 ng/μL时扩增效率相对较高,扩增产物稳定,能够满足多重电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联合共沉淀和高温焙烧法,以锌作为抗菌剂,通过引入天然黏土矿物凹凸棒石和微量元素钴,制备了新型抗菌材料凹凸棒石负载的锌钴层状双氧化物.【方法】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复合材料呈现一维凹凸棒石和二维锌钴层状双氧化物的混维形貌;体外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锌钴摩尔比例为8∶1,凹凸棒石添加量为40 wt.%,500℃煅烧4 h的制备条件下,复合材料拥有最佳的抗菌性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mg/mL和0.5 mg/mL;此外,在引入凹凸棒石和钴后,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论】通过在锌基抗菌剂中引入天然黏土矿物和微量元素等方法,为改善锌基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盐渍土水盐分布和土壤蒸发特性对掺沙的响应特征,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掺沙量(沙-土质量比为0,10%,30%,50%和70%,分别以处理CK,T1,T2,T3和T4表示)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特征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00 min,处理T1和T2表层0~1 ...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池塘条件一般每个池塘占地面积约1亩,深2.0~2.2米,上口宽12米,底宽7.5米,坡比1︰1,池长65~70米。用竹竿或其他材料搭成棚架,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池内配增氧气头按每亩2~4个。池塘走向须为南北向,因河蟹幼体在早晨和傍晚有很强的趋光性。如果池塘东西走向,则池塘南北向长度过短会造成短时间内育苗池东西两侧幼体密度过大,造成幼体大批死亡,所以说南北走向的池塘不容易形成幼体高密度的集结。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国家近年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其他同类型高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威胁因素,为保护区制定出更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陷阱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结合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保护区内的兽类资源丰富度、与邻近保护区物种相似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兽类45种,隶属于8目20科,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2种(云豹和林麝),国家II级保护物种7种(猕猴、藏酋猴、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斑林狸和中华鬣羚),我国特有种4种(贵州菊头蝠、藏酋猴、林麝和滇绒鼠);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物种4种(穿山甲、水獭、云豹和林麝),易危(VU)等级物种7种(贵州菊头蝠、小灵猫、斑林狸、豹猫、小麂、毛冠鹿和中华鬣羚),近危(NT)等级物种8种(中鼩鼱、藏酋猴、黄腹鼬、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和赤麂);列入CITES附录I的物种5种(穿山甲、水獭、斑林狸、云豹和中华鬣羚),CITES附录II的物种4种(猕猴、藏酋猴、豹猫和林麝)。贵州黄牯山自然保护区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高(C_j=0.64),兽类资源组成成分中等相似;与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极高(Cj=0.75),兽类资源组成成分极其相似。【结论】贵州黄牯山保护区兽类资源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给予野生物种和生态环境更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