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LXRα和LXRβ基因是猪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112头藏猪的LXRα-BslI和LXRβ-AciI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中LXRα-BslI有CC、CG和GG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286、0.4643和0.1071;LXRβ-AciI有TT、TC和CC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64、0.5179和0.2857;与瘦肉型猪基因型分布差别较大。推测可能与藏猪肌肉和脂肪发育遗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22.
茶皂素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茶皂素对白菜型油菜东京绿(Brassica rapa L.)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0mg&;#8226;L-1的茶皂素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油菜幼苗的根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100mg&;#8226;L-1的茶皂素浓度范围内,油菜幼苗的株高表现出与根长相同的趋势,但在茶皂素200mg&;#8226;L-1时株高显著降低;油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于20mg&;#8226;L-1时低于对照,随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仅在浓度为50mg&;#8226;L-1和100mg&;#8226;L-1时高于对照;油菜叶片中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统计分析发现,浓度范围在5~200mg&;#8226;L-1的茶皂素对油菜幼苗叶片的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200mg&;#8226;L-1显著抑制株高。结果说明了培养液中低于200mg&;#8226;L-1的茶皂素除降低幼苗株高外,对油菜的苗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3.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植被层总生物量为(177.89±14.36)t·hm-2,碳密度为(80.35±6.9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76.52±14.23)t·hm-2,碳密度为(79.69±6.86)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2%。杯萼海桑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536.91±54.99)t·hm-2,其中0~105 cm土壤碳密度为(456.56±48.07)t·hm-2,占总碳贮量的85.0%,植被有机碳密度占总碳贮量的14.85%,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15%。  相似文献   
124.
在旱作条件下,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每6 d设置一个播期,共设6个播期(T1~T6),设播量不变(B1)和逐期增加播量(B2)两个处理:B1为300 kg·hm~(-2),T1到T6播量相同;B2为随播期推迟播量逐期增加,每推迟1 d增加7.5 kg×hm~(-2),各播期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T1)、345 kg·hm~(-2)(T2)、390 kg·hm~(-2)(T3)、435 kg·hm~(-2)(T4)、480 kg·hm~(-2)(T5)和525 kg·hm~(-2)(T6),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下‘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推迟,全生育缩短;播量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2)随播期推迟,出苗率和单株成穗数逐渐降低;播量增加,基本苗及穗数提高。3)随播期推迟,株高和生物量降低;播量增加,生物量提高,株高无显著变化。4)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下降;逐期增加播量后,11月2日前籽粒产量可达6 600 kg×hm~(-2)以上且无显著差异。5)若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前4个播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皆达29 kg×hm~(-2)×m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小偃60’是一个播期宽泛的品种,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通过增加播量,提高群体(穗数),可以获得与适时播种相近的产量,播量与播期推迟天数的理论关系为y=0.368 2x2+1.193 9x+316.7(R~2=0.983 9)。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二号小麦为对象,研究宽叶荨麻根、茎、叶不同浓度的水提液(20、40、60、80、100 g/L)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部浸提液对小麦的苗长和苗干重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为低促高抑;茎部和叶部浸提液对小麦苗长、苗干重、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具有抑制作用。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表现为根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Fv/Fm、Y(Ⅱ)、Y(Ⅰ)和ETRⅠ小幅上升后稳定,ETRⅡ和qP呈现波动变化,各处理组和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NPQ和CEF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Fv/Fm、Y(Ⅱ)、Y(Ⅰ)、ETRⅠ、ETRⅡ、qP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NPQ和CEF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浓度为80 g/L时,NPQ和CEF分别为对照组的1.37倍和5.42倍;叶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可小幅提升小麦叶片PSⅠ电子传递速率,有效增加PSⅠ光能转化效率从而促进其生长;茎部浸提液使小麦叶片PSⅠ和PSⅡ同时受损从...  相似文献   
126.
分别用15.0%(对照组)、30.0%、45.0%、60.0%、75.0% 的菜粕配制5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4.0%)等能(总能为19.2 kJ/g)饲料,饲养吉富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4.82±0.46) g]10周,考察饲料中不同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肝脏组织结构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60.0%和75.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0% 和45.0% 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富罗非鱼全鱼营养成分,60.0% 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30.0%(P<0.05),各处理组水分和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富罗非鱼肝细胞核偏移和空泡变性的数量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加,肝脏组织结构受损程度加剧。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不断升高,且75.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而下降,60.0%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菜粕的使用量不宜超过45.0%。  相似文献   
127.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相似文献   
128.
沙棘根系可以与土壤中的弗兰克氏菌形成特殊的共生固氮器官——根瘤。以中国沙棘为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根瘤形态、瘤瓣解剖结构和根瘤中弗兰克氏菌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结果表明,沙棘根瘤是以单个瘤瓣为基本单位、经多次二叉分枝形成的珊瑚状结构;瘤瓣的各个组织均有侵染细胞的存在,其中外皮层和中皮层外侧区域的侵染细胞分布密集,中皮层的内侧区域以及中柱内侵染细胞相对较少;弗兰克氏菌在侵染细胞内以菌丝体、泡囊和孢子囊3种不同的形式存在。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和直观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9.
以多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指标,利用APSIM模型(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模拟太行山山前平原雨养旱作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近30 a产量变化,分析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APSIM模型对模拟雨养条件下作物产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玉米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变异系数为51.2%,易受降雨因素影响;小麦产量波动相对较为稳定,变异系数为26.4%。干旱指数与作物产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小麦产量与SPEI-3-Apr相关系数达0.79,玉米产量与SPEI-3-Sep相关系数达0.88,适宜干湿状态在0~2之间;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61.8%的小麦产量变异和87.7%的玉米产量变异。研究表明,SPEI-3-Apr、SPEI-3-Sep可分别作为该地区雨养农田小麦、玉米产量的估计指标。  相似文献   
130.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本研究通过空间诱变有性杂交F2,采用系谱选育方法,育成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1.82%,蛋白质含量38.04%,2007-2008年参加国家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9.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43.8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3号增产6.9%,位列第一。采用shukla稳定性方差分析,克山1号产量稳定性好。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9002)。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和内蒙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