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非充分灌溉对不同花生品种各生育期叶片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花生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对非充分灌溉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苗期和花针期灌水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生育期推进和土壤水分降低,其活性升高,但升幅因品种、保护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类型有差异,2个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以对水分最为敏感的花针期升幅较大,且‘花育25号’的SOD、CAT、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Pr)的升幅大于‘花育22号’;结荚期灌水后,各保护酶和渗透调节物质未表现降低。2个品种全生育期灌水处理与苗期灌水处理间的POD、SOD、CAT、SS、Pr和AA差异不显著,但2个品种两处理间Pro和MDA含量存在差异。全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SOD、CAT活性显著低于生育期灌水处理,但SS、Pr、Pro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尤以‘花育25号’变幅较大。POD活性对灌水时期响应相对较弱,SOD和CAT是花生适应土壤水逆境的主要保护酶。  相似文献   
82.
高产大花生花育19号生育特性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花育19号的生育进程、生物累积量、植株含水量、地上部营养状况及籽仁品质等特性。结果表明,花育19号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发育同步,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花生植株地上部、叶片和茎秆生物量的累积均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植株地上部含水量变化较小,氮、磷含量变化同步,生育前期较高,成熟期降至最低;籽仁含水量、粗蛋白、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呈渐降态势,籽仁总糖含量降幅达11.19%;籽仁中氨基酸和粗蛋白的积累速率较快,与植株干物重的积累同步,且表现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选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和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铁、锌、铜、锰),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明确不同浓度壳聚糖和微量元素种类对花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物量、根与子叶残留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影响,其浓度过高过低均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微量元素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均为促进作用,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4.
在田间条件下,以花育3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纯氮75(N1)、112.5(N2)、150kg/hm~2(N3) 4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结荚期达峰值,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与N0相比,N1处理荚果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滞后7.91 d,N2处理则提前4.87 d; N1、N2和N3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3.48%、7.80%和13.83%,N1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单株果数分别增加15.99%、17.79%和17.37%。N1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3处理。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85.
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而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基因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花育52号为试材,根据花生吸胀休眠和休眠释放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一个与花生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AhSGR。AhSGR基因cDNA全长13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未知蛋白,在44~122AA处含有DOG1保守结构域,分子量33.39kD,等电点为5.04,定位于细胞核内,未发现信号肽及其剪切位点,推测AhSGR可能是转录因子。荧光定量检测表明该基因与花生种子萌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田间条件下,冬小麦(丰抗15)地上部硫百分含量的最大值在孕穗期,施硫处理为0.406%,对照为0.364%;最大累积量在灌浆期,施硫处理与对照分别为10.918mg·株-1和10.667mg·株-1;最大吸收强度在拔节至孕穗期间,两处理皆在0.40mg·株-1·d-1左右。施用硫肥可提高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形成百公斤籽粒需吸硫0.154kg~0.222kg.在拔节后的各生育期,硫素在茎鞘中的分配率高于叶片,生育后期则主要集中于穗部。成熟期穗中硫的含量占总量的比率大于55%.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起垄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数对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一垄1行、一垄2行、一垄3行和一垄4行密度下不同垄行数种植方式田间试验,研究花生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光合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垄行数显著影响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但对分枝数影响不显著。一垄1行种植模式下,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峰值时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4.02%~16.12%、3.07%~20.97%、28.33%~62.68%,一垄1行与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Pn峰值滞后30天,其结荚期Pn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1.24%~30.67%。一垄2行种植模式较一垄1行营养生长时间有所延长,光合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了7.65%~24.52%。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8.
以不同粒重的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播种方式,研究粒重大小和播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可使产量增加,与传统双粒穴播相比,在一垄两行播种方式下,相对大粒种子和相对小粒种子分别增产9.77%、4.19%;一垄单行种植方式下分别增产3.44%和2.77%。无论种子粒重大小,单粒精播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但其荚果干重、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与双粒穴播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干重、茎柄干重与单株叶面积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饱果成熟期与结荚期地上部干物重之差与产量间呈显著相关关系。采用垄作双行单粒精播模式,选用饱满粒重较小的种子,可达节本降耗、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间的关系,分析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花育25号、花育33号为材料,分析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抗旱特性等指标。【结果】 (1)干旱对开花期的开花量影响显著;(2)干旱胁迫过程中,参试品种叶片的主要光合特性均降低,其中胞间CO2浓度下降达2倍以上;(3)干旱严重影响花生的干物质量,各个生育期花生根、果针、幼果的干物质量下降均超过50%;(4)抗旱指标中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均表现出苗期>结荚期>花针期>全生育期,干旱伤害指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相反。【结论】 花针期是干旱胁迫最敏感时期,其次为结荚期和全生育期干旱,而苗期对干旱最不敏感,栽培中应保证花针期和结荚期花生充足的土壤水分,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以保证花生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