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随着全国高等院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思政元素,已成为目前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线上课程思政质量,笔者针对思政教学素材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特点,探讨了适合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方案,阐述了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尝试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个人发展”为一级元素指标的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元素结构体系,并对该资源库建设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262.
福建近海竹荚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捕自福建近海闽东渔场和闽南渔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 6)序列.获得了长度为861~866 bp的控制区全序列.6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66个变异位点和53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93,核苷酸多样性(π)为1.093.930 bp的cyt 6部分序列共有37个变异位点,从41个样本中得到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h)分别为0.937和0.3360 cyt b片段编码33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无变异位点,仅有1个氨基酸单倍型.竹荚鱼闽南群体mt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闽东群体.构建的单倍型系统树未出现明显的以地方群体为单位的家系式分支或者聚簇,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也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2个群体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显示,福建近海竹荚鱼近期经历过种群扩张.种群扩张、扩散能力和东海环流可能促进闽东渔场和闽南渔场竹荚鱼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并导致群体间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相似文献   
263.
为明确生物炭与微生物菌肥合理配施的最佳用量,以双抗8号西瓜为试材,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4个菌肥与生物炭配施处理(AB0:单施菌肥;AB1:菌肥+2000 kg·hm-2生物炭;AB2:菌肥+3000 kg·hm-2生物炭;AB3:菌肥+4000 kg·hm-2生物炭),比较不同处理对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和西瓜长势、品质、产量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肥配施中量生物炭(AB2)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降低pH值;西瓜的长势和抗病性随生物炭配施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AB2处理表现最优,西瓜茎粗和蔓长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28.57%和28.09%,枯萎病防效为51.20%;AB2处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也均高于其他处理,维生素C含量和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06%、15.38%、23.32%,产量为2 968.45 kg·667 m-2,增产率达31.54%。综上,可将3000 kg·hm-2生物炭作为菌肥最佳配施量应用于当地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64.
作为淡水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藻是很多动物的开口饵料,其群体形成是应对外界环境压力的一种诱导型防御策略,当环境压力不存在时,会恢复单细胞形态。总结了影响绿藻单细胞-群体形态转变的外源因子及种间作用机制,包括非生物因子(营养、光照、温度)、生物因子(植食性浮游动物摄食、藻-藻竞争、沉水植物-藻竞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压力,外源因子(低温、种间信息物质)诱导的多糖积累及胞外多糖分泌增加,可能是诱导绿藻群体聚集的重要原因;而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UVB辐射增强、微污染物增加(重金属、除草剂等),可能会打破绿藻由单细胞向群体形态的转换,提高绿藻被小型草食性动物摄食的概率,影响水生态系统的信息流,从而引发食物网级联效应,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绿藻群体形成对于水生态系统结构、藻类毒理学以及微藻收获的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65.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益生菌制剂对肉鸡胸大肌和腓肠肌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将75只1日龄雄性817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A、B、C、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A、B、C和D,E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饮水和采食,于21日龄时取胸大肌和腓肠肌,测定肉鸡胸大肌和腓肠肌指数,并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测定肌纤维面积。结果表明:4种益生菌制剂均能提高胸大肌指数,A、B、C、D组与E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35%、19.39%、5.91%和6.53%,其中B组显著高于E组(P<0.05);腓肠肌指数分别提高了16.95%、16.75%、17.44%和18.24%,均差异不显著(P>0.05)。A、B、C、D组胸大肌肌纤维面积与E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10%、45.30%、32.48%和31.05%,均差异显著(P<0.05);腓肠肌肌纤维面积分别提高了12.60%、19.35%、26.83%和42.88%,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肉鸡胸大肌和腓肠肌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其中益生菌B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6.
底栖硅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由于其对环境具有敏感性,可用做水体生态系统的指征生物,因此底栖硅藻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于乌梁素海的底栖硅藻调查中发现了中国曲丝藻属新记录种—温泉曲丝藻(Achnanthidium thermalis Rabenhorst)。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该种具备曲丝藻属基本特征,又因其具有中央区两侧线纹不对称,仅一侧线纹延伸至壳缘的特征,我们将其鉴定为温泉曲丝藻。进一步分析电子显微镜下该种特征,发现其具有典型的双列线纹,而曲丝藻属的常见种类线纹特征通常为单列线纹。依照分类依据,将其鉴定为温泉曲丝藻。  相似文献   
267.
268.
苏北沿海地区晚春及越夏连秋大棚西瓜受梅雨及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容易出现水分代谢异常,即表现出“水脱”病变。为了准确识别西瓜“水脱”症状,并做好防控工作,提高西瓜品质,总结西瓜“水脱”早期识别办法,提出干预和防控措施,形成了选择抗“水脱”西瓜品种、选择优势种植园地、推广高垄深沟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灌水、改进设施保护栽培模式、优化坐瓜节位和坐瓜环境、定期试采等控水增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69.
为了给藜麦再生组培和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技术支撑,为藜麦优质基因资源的发掘、功能验证和藜麦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系选品系藜麦(编号:2013-BL113)和台湾红藜为试验材料,对藜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2个品种在MS和C17培养基2,4-D浓度在0.4~2.0 mg/L中用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都为100%;MS和C17相比,MS培养基更适合藜麦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台湾红藜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6 mg/L 2,4-D,2013-BL113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2 mg/L 2,4-D。在愈伤组织增殖优化试验中,不同藜麦品种最佳增殖培养基不同。台湾红藜最优增殖组合为A1B3C1D3,增殖率为797.89%。2013-BL113最优增殖组合为A1B1C1D1,增殖率为300.00%。6-BA对藜麦愈伤组织的增殖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70.
叉角厉蝽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农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低温贮藏是天敌昆虫开展大规模生产与释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对叉角厉蝽适合低温贮藏的虫态进行了筛选,探究了不同低温与食物条件组合的贮藏方式对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寿命、存活率和致死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最佳贮藏虫态为成虫期,该时期低温贮藏效果优于若虫期和卵期;在低温贮藏成虫时,供水组、供水与食物组的效果要好于供食物组和饥饿组。在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 ℃或13 ℃下各项指标较优,平均寿命分别为49.78 d、39.41 d和44.00 d,存活率达80%的冷藏时间为22.00 d、25.33 d和21.00 d,LT50分别为49.32 d、38.98 d和43.62 d;综合考虑存活率、寿命等适合度因素,叉角厉蝽的低温贮藏可选择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13 ℃,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