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桃穿孔病是桃、李、杏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核果类果树产区都有发生,尤其沿海滨湖地区在多雨、多雾年份发生严重,常引起核果类果树叶片大量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根据病原种类的不同,桃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  相似文献   
62.
双板差分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板差分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的静态受力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静态力作用点的位置无关,即传感器的线性度满足使用要求。室内标定试验和田间测产试验得到谷物流量在0~2.0kg/s范围内信号与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的关系和标定系数K。田间水稻测产试验检测测产精度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B(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B, HNRNPAB)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体外分离培养的鲁西黄牛胎牛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为试验材料,体外诱导成肌分化,分别收取分化前和分化后第1、2、3天的细胞,提取RNA(每组设置4个重复)或蛋白质(每组设置3个重复),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HNRNPAB在成肌分化前后的表达情况。随后合成HNRNPAB的干扰RNA,并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干扰HNRNPAB的表达,设置阴性对照组;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利用EdU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qRT-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NRNPAB、增殖标志因子Pax7、Cyclin D1及分化标志因子MyoG、MyHC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NRNPAB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的mRNA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分化第1天表达量最高,分化前后蛋白表达水平也具有显著差异。干扰HNRNPAB后,EdU细胞阳性率极显著上升(P<0.01),增...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泛素结合酶2N(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2N, UBE2N)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冻存的牛MSCs建立成肌分化模型,设计UBE2N的siRNA(si-UBE2N)构建UBE2N的干扰模型,转染牛MSCs,并以转染si-NC作为对照;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对UBE2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干扰效果;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si-UBE2N对牛MSCs增殖的影响;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期(DM期)牛MSCs的肌管形成状态,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MSCs中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球重链蛋白(MyHC)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转染si-UBE2N对牛MSCs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i-UBE2N后UBE2N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干扰UBE2N后经EdU染色发现,牛...  相似文献   
65.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T3SS)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主要致病因子。实验室前期鉴定了一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小分子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对Xoc的T3SS是否具有作用,值得探究。本研究利用Lux和GUS报告基因分别与T3SS相关基因启动子区融合构建Xoc融合报告系统,用报告系统以及定量PCR鉴定对Xoc T3SS有作用的小分子。结果表明,Carmofur、5-Fluorocytosine、A-3和Dealkaline lignin对Xoc T3SS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A-3和Dealkaline lignin抑制Xoc生长,4种物质均未显著影响Xoc的致病力。为精确检测Xoc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及小分子抑制剂的生防作用,本研究利用融合PCR及同源双交换原理构建能在辣椒ECW-10R上激发特异HR的报告菌株GX01/avrBs1。结果显示,GX01/avrBs1可在辣椒ECW-10R上快速激发HR,Dealkali...  相似文献   
66.
利用传统方法在畜禽特定基因座上进行基因组修饰时,只能通过在体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再经细胞核移植实现。传统同源重组方法的困难性和低效性阻碍了基因修饰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为靶向基因修饰提供了一条更直接的途径,主要由于这些酶能直接在DNA序列上进行一步式的基因编辑。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关联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是一种RNA导向的DNA内切酶,精准定位于特定的靶位点,高效完成RNA导向的DNA识别及编辑。CRISPR/Cas9技术作为精准而强大的第3代基因组编辑工具,已经成功应用于猪、牛、山羊、绵羊和鸡上,这些CRISPR/Cas9基因编辑畜禽可作为研究人或畜禽生理和病理的生物模型、生产功能性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或器官移植的供体。特别是在畜禽生产方面,CRISPR/Cas9基因编辑可用于改善生产遗传特性及畜产品质量,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作者对当前畜禽中特定位点基因组修饰的CRISPR/Cas9技术的原理及基因组编辑在畜禽育种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进CRISPR/Cas9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研究生作为新农科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主体,肩负着更高的历史使命和更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旨在探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羧基末端水解酶L3(UbiquitinC-TerminalHydrolase L3,UCH-L3)通过影响RAD51调控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机制。使用已经建立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成肌分化模型,体外模拟骨骼肌的发育过程,采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UCH-L3与RAD51是否相互作用,检测UCH-L3是否调控RAD51的泛素化水平,设计并合成RAD51的si-RNA,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筛选出有显著干扰效果的si-RNA,研究干扰RAD51后增殖和分化标志基因PAX7和MyHC表达水平变化,综合分析UCH-L3通过影响RAD51调控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机制。结果表明:过表达UCH-L3后RAD51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UCH-L3可以调控RAD51的表达水平。UCH-L3与RAD51存在体内相互作用,UCH-L3可以影响RAD51的蛋白稳定性,干扰UCH-L3表达可以缩短RAD51的半衰期,UCH-L3能够调控RAD51泛素化水平,干扰RAD51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标志因子PAX7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分化标志因子MyHC的蛋白水...  相似文献   
69.
实验旨在对乌头驴及杂交一代幼驹生产性能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肉驴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对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本实验建立了2个以乌头种公驴为父本,三粉母驴和关中母驴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以及1个以乌头母驴为母本的纯繁组合,并且对所产子一代的公、母驴驹在初生时及6月龄时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乌头驴♂×三粉驴♀、乌头驴♂×关中驴♀、乌头驴♂×乌头驴♀所产子一代幼驹初生时各体尺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乌头驴♂×三粉驴♀杂交的子一代公驴驹6月龄体重、胸围显著高于乌头驴♂×关中驴♀及乌头驴♂×乌头驴♀子一代公驴驹。此外,乌头驴♂×三粉驴♀杂交的子一代母驴驹6月龄时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指标均显著高于乌头驴♂×关中驴♀和乌头驴♂×乌头驴♀后代母驴驹。综上所述,乌头驴♂×三粉驴♀杂交所产子一代幼驹具有较佳的生产性能,该研究结果为提高肉驴配套生产及提升驴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适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料比和乙醇浓度,上述4个因素均分别设置为5个水平,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最优提取工艺,对筛选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进一步进行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筛选获得最佳乙醇浓度为70%,最佳反应时间为2.5 h,最佳料液比为1:30,最佳反应温度为70℃;正交试验确定加热回流法提取构树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反应时间2.5 h,料液比1:30,反应温度80℃;重复验证试验和工艺放大验证试验得率分别为23.11 mg/g和23.13 mg/g。本工艺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良好,适用于构树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