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温度对B.t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 ( Dendrolimus spp.)是我国第一大森林害虫 ,其中马尾松毛虫 ( D.punctatus( Walker) )占很大比例。由于苏云金芽孢杆菌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松毛虫灾害的治理中 B.t杀虫剂倍受重视 ,并广为推广应用[1] 。但在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的松毛虫时 ,发现其防治效果不佳 ,可能是当时气温较低所致。本研究就是针对不同温度下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的 ,旨在为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虫1999年 4月从安…  相似文献   
82.
三种荧光增白剂对HcNPV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为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等特点.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均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采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简称HcNPV)防治美国白蛾危害是目前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HcNPV产量及成本的限制,制约了这一新弄无公害防治手段的推广[1-2].  相似文献   
83.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与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之间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松墨天牛雌、雄虫,其生育力下降显著,在和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雌、雄虫的生殖竞争中,能降低未经辐照处理松墨天牛生育卵的孵化率。该剂量为松墨天牛辐照处理的全不育剂量和内交不育剂量。该剂量的辐照处理对松墨天牛雄虫寿命的影响较雌虫显著;而对配对雌、雄虫的寿命无显著影响。从而证明释放辐照松墨天牛不育虫来降低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达到防止松材线虫病扩散和蔓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利用PCR-RFLP鉴定体系和SDS-PAGE表达蛋白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高原亚热带,热带)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分离的7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 1,cry 2,cry 3,cry 4,cry 5,cry 8,cry 9,cry 10,cry 11,cry 1I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类型,表达蛋白和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研究表明:同时含有cry 1,cry 2,cry 1I3类 有21株菌,6株菌含有cry 1,cry 2类基因,4株菌含有cry 1和cry 1I基因,只含有cry 1基因的1株,cry 2基因的4株,36株菌不含所鉴定的10类基因。同时证明:绝大多数含有cry1基因的菌株表达了130kD蛋白,含有cry2基因的菌株表达了60kD的蛋白。对不同农,林害虫棉铃虫,杨扇舟蛾,舞毒蛾,马尾松毛虫,黄粉甲,榆兰叶甲,落叶松叶蜂等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进一步证明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表达蛋白及杀虫活性三者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生物治虫,抗虫育种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烤烟生产中打顶措施对烟叶质量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研究材料,对打顶后烤烟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烤烟打顶后,烟碱含量急剧上升,其中上部叶累积高峰在打顶后第45天,中部叶在第30天;总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上部叶下降趋势快于中部烟叶;上部叶淀粉含量不断增加,而中部叶由于成熟而逐渐分解;总糖和还原糖一直处于升高趋势;钾素随着打顶进程降低;多酚和石油醚提物均增加。[结论]打顶能够影响烟叶中化学成分的积累,选择适宜的时机打顶可以使烟株体内的养分分配更合理。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的调控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法敲除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基因envZ/ompR,检测各菌株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全血共培养试验评估各菌株抵御鱼血杀伤的能力;比较不同菌株感染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草鱼组织载菌量评判各菌株的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脏器的促炎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双基因缺失株ΔenvZ/ompR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下游基因ompF和ompC的转录水平显著受到影响;ΔenvZ/ompR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抗鱼全血杀伤能力相较野生型都显著下降。ΔenvZ/ompR的斑马鱼刮伤感染LD50较野生型增长了4.8倍,致病力减弱,在草鱼腹腔感染中其全身扩散能力也较野生株显著减弱,并且ΔenvZ/ompR感染组草鱼脾脏、肝脏和肾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转录水平相对于野生株感染组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EnvZ/OmpR参与响应渗透胁迫,参与调控生物被膜形成,且在致病过程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系统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昆虫病原真菌素的分子量和结构分为低分子量毒素和高分子蛋白毒素两大类,根据结构将低分子量毒素分为环缩肽类,色素类,有机酸类和其它类,根据功能将大分子蛋白毒素分为酶类毒素和非酶类蛋白毒素。对白僵菌素、破坏素等多种昆虫病原菌毒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阐述。从昆虫病原真菌产毒素的适宜培养条件得到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毒素毒力的生物测定和毒素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8.
不同产区烤烟香气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中国18个具代表性烤烟产区K326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及香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香与浓香风格烟叶香气前体物含量有差异,而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烤烟香气的影响不显著;清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浓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的烟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而香气前体物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采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分别与5%鱼藤酮、10%烟碱、5%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BA混配饲喂茶尺蠖2龄幼虫的方法进行杀虫活性增效研究。结果表明:EoN-PV与0.6%氧苦.内酯混配,增效比达到1.57,表现出良好的杀虫增效作用;与荧光增白剂BA混配,缩短了致死中时间,提高了茶尺蠖幼虫的染毒致死率。  相似文献   
90.
烟叶烤房群无线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烟叶烤房群以及烘烤过程的特殊管理要求,设计了烟叶烤房群烘烤过程无线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无线平台实现了数据现场采集、远程无线传输和对烤房群的实时管理和反馈控制,系统设计符合我国烟叶烤房发展规划和烟叶生产实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