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29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通过对晋南某钢铁厂及周边86个表层土样和90个剖面土样重金属及磁化率的测定,分别对其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地质累积指数法,以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衡量,钢铁厂内部表层土壤污染严重且主要污染元素是Pb和Cr,重金属含量高的厂区磁化率值也较高;周边农田土壤Pb的积累相对明显,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的污染物已经超过本地背景值,部分土样磁化率值明显超过一般褐土的正常磁化率范围。2)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值总体呈自上而下递减的相同趋势,且两者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3)运用Arcgis对归一化处理后的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与磁化率值进行的空间描述直观的显示出了污染区域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Pb,Zn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u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大规模区域调查时,可利用土壤磁化率对重金属的指示作用,选出磁化率变异重点区域后再进行化学分析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142.
以陇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设置4种壳聚糖(CTS)引发浓度(0、50、150、250 mg/L)和4种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共16种处理,探究不同引发浓度对不同梯度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寻求在藜麦生产过程中利用壳聚糖来强化其耐盐碱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当CTS引发浓度为150 mg/L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峰值;(2)相同引发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与盐浓度成反比,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同一盐浓度下,藜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幼苗的株高、苗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随壳聚糖引发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引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藜麦造成的伤害,其中,150 mg/L浓度引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3.
温度对黄芩种子发芽特性和次生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黄芩种子发芽特性和次生代谢的调节。[方法]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采用核黄素-NBT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黄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受温度影响。黄芩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与适温相比,在低温和高温下SOD,POD和CAT的活性明显降低,PAL和C4H也呈现相类似的变化趋势,这与其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也相同;次生代谢物质(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PAL和C4H)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6,r=0.951,P〈0.05)。[结论]黄芩种子发芽以及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适宜温度为20℃。黄芩药材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可通过提高PAL和C4H的活性来提高。  相似文献   
144.
尧都区西南部褐土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探讨褐土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方法】以临汾市尧都区为研究区,应用地统计学、克里格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褐土耕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褐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含量分别为12.34g/kg,1.15g/kg,53.54mg/kg,23.45mg/kg和229.58mg/kg,变异系数在38.36%~85.40%之间,均呈中等变异强度.【结论】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速效养分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速效钾表现为单一斑块,其他养分均呈从两边区域向中间区域逐渐增加的趋势.人为管理措施对速效养分格局起主导作用,成土母质和灌溉水源条件是影响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灌溉水源条件对各养分影响均较大,土壤质地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5.
外源脯氨酸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黄瓜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NaCl,Na2CO3胁迫条件下,外源脯氨酸对黄瓜根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脯氨酸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根长、根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吸收面积、过氧化氢酶(CAT)等植物保护酶的活性。适宜浓度的外源脯氨酸可以提高黄瓜幼苗的抗盐能力,减轻和缓解盐伤害。  相似文献   
146.
水分胁迫条件下有机肥对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张永清  苗果园 《作物学报》2006,32(6):811-816
水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无论施肥与否,小麦根系均表现出根重下降、根长缩短、根活力降低、次生根数与根系吸收面积减小、根系SOD、P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根冠比明显增高的趋势。但施有机肥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改善根系生理特性,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具以肥促根、以肥调水、延缓根系衰老的作用。有机肥和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特别是在小麦生长中心发生转换的关键时期,即拔节期,水肥的显著互作促进根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最终导致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7.
人类对生态文明的选择,是当代人类在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下来的。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居于重要地位。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不断克服改造生存与发展环境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这种文明观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倡生态建设,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方式和生态文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8.
巴彦淖尔市推广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等特点。巴彦漳尔市免耕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主要受水情影响和盐碱的制约,对于返盐较重的盐碱地往往不浇秋水。当年种植的作物收割后留下板茬地,待第二年5月浇水后,浅耕或免耕直播油葵,俗称种“热水葵花”,是农业科技部门为减轻盐碱危害而指导农民开展的一种免耕或少耕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9.
低磷胁迫对不同黍稷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作物或品种吸收利用土壤磷能力的差异提高磷素营养效率,是解决磷资源短缺的重要生物学途径。选择黄土高原旱、薄地区比较稳产的抗逆度荒杂粮作物黍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在低磷胁迫下对2个黍稷品种(榆黍1号和一点红)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各黍稷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下降,且品种间差异显著,而胞间CO2浓度在低磷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初始荧光(Fo)在低磷时升高,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现为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低磷时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榆黍1号的变化幅度小于一点红,表明榆黍1号植株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比一点红受低磷胁迫的影响小,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是榆黍1号适应低磷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50.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